杭州孤山智圆法师。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生钱唐徐氏。父母令入空门。八岁受具。二十一闻奉先源清师传天台三观之旨。问辩凡二年而清殁。遂居西湖孤山学者归之如市。与处士林和靖为邻友。王钦若出抚钱唐。慈云遣使邀师同迓之。圆笑谓使者曰。钱唐境上且驻却一僧。圆早瘿瘵疾故又号病夫。讲道吟哦未尝倦。预戒门人曰。吾殁后。毋厚葬以罪我。母建塔以诬我。毋谒有位求铭以虚美我。宜以陶器二合而瘗之。立石志名字年月而已。及亡门人如所戒。斸所居岩以藏之。不屋而坛。时乾兴元年二月十七也。寿四十有七。后十五年积雨山颓。门人开视陶器。肉身不坏。爪发俱长。唇微开露齿若珂贝。乃更袭新衣屑众香散其上而重瘗之。崇宁三年赐谥法惠大师。其所撰述。般若经遗教经疏各二卷。瑞应经不思议法门经无量义经普贤行法经弥陀经等疏。及四十二章经注各一卷。首楞严经疏十卷。又撰阐义钞三卷(释请观音疏)索隐记四卷(释光明句)刊正记(释观经疏)表微记一卷(释光明玄)垂裕记十卷(释净名略疏)发源机要记二卷(释涅槃玄) 百非钞一卷(释涅槃疏金刚身品百非之义)三德指归二十卷(译涅槃疏)显性录四卷摭华钞二卷(释圭峰兰盆疏)西资钞一卷(释自造弥陀疏)诒谋钞一卷(释自造心经疏)谷响钞五卷(释自造楞严疏)折重钞一卷(释自造文殊般若疏大论有云折重令轻)正义一卷(释十不二门)闲居编五十一卷(杂著诗文)皆假道适情为法行化之傍赞云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禅林用语。系骂人仅就经卷之文字表面意义加以理解,而疏忽内涵之真意。黑豆,即文字。唵,又作揞、掩、淹,指以手进...(修法)修法名。如法为如法如说之意,称美之言。如如法尊眼,如法尊胜等。同爱染王法项。...(天名)月宫之天子也。其名曰宝吉祥。势至菩萨之化现也。胎藏界曼陀罗以为外金刚部院之一众而列之。起世经十及立世...因前世两舌,向此说彼,向彼说此,斗构是非,离间和合,致令乖分,故今生感此二种报。据法苑珠林卷七十载,二种两舌...【诸根不调伏】 p1350 瑜伽五十七卷二十一页云:问:如说诸根不调、不守、不护、不防、亦不修习,此差别名,有何义...凡一二○卷,另有目录十六卷。清代霁仑超永编,康熙三十六年(1697)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册至一四二册。目录卷...【八分语】 p0070 瑜伽八十一卷三页云:语者:当知略具八分。谓先首美妙等。由彼语文句等相应,乃至常委分资粮故;...(譬喻)教法之一味,譬之雨,佛虽说一味之法,然众生随机缘而有差别,如草木之于雨然。法华药草喻品曰:一雨所润。...(菩萨)执金刚也。大日经一曰:能满一切愿,持金刚者。...(喻)生死无边际,好像汪洋大海一样。...(故事)汉取鸿胪寺名置白马寺以处僧。是以白马为额耳。则僧寺名额自汉显宗始也。见事物纪原七。...(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礼佛大忏悔文...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
讲到话头禅,事实上话头禅并不是一个发明,而是很多唐朝的大祖师们,在非常灵活、随机应变地接引学人的方法中,有一...
聪明的人,不一定智慧。真智慧一定少烦恼。但只有深入他人内心世界,关怀对方,才能得到真智慧。 通常,人有三种生...
修行了生死,除了持戒,莫说了生死的话;除了求生净土,也莫说了生死的话。但只是持戒也不是容易事,因为不顺习气,...禅的修行,目的是要让我们在生活中能够身心平安、少烦少恼, 所以学到观念、方法后,一定要经常练习,才能达此目的...
居士,虽然皈依了三宝,但他仍是在家的俗人,既是俗人,就该照着俗人的生活轨范去生活,而且要比没有信佛的俗人生活...
修行与世俗的较量 佛法是心法,起心动念都源于我们对外境的不同认识。《地藏菩萨本愿经》云: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问: 每每逢缘劝人念佛求生净土,了脱生死,但常有一些人这样说:不是有助念吗?当我不行的时候多请一些助念人员帮...
杭州孤山智圆法师《佛祖历代通载》
【佛教人物传】
上篇:首山念禅师《佛祖历代通载》 | 下篇:台山隐峰禅师《佛祖历代通载》 |
凡四卷。即唐代善导大师所著之观无量寿经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由于卷四之末有“今欲出此观经要义楷定古今”之...
唵黑豆
如法爱染
月天子
二种两舌报
诸根不调伏
五灯全书
八分语
一雨
持金刚慧者
生死海
寺额之始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无」为入禅的方便法门

越慈悲的人就越有智慧

学佛从受戒开始
圣严法师《生活就是修行》

居士信佛不能破坏了家庭的和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