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度。习律受业栖心。晚住余姚极乐。病中作遗书别士夫道旧。命众诵观经。至法身观。厉声念佛加趺而化 。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诸所有受皆悉是苦】 p1355 瑜伽三十四卷十四页云:如是行者,于能随顺乐受诸行,及乐受中,由结缚行,趣入坏苦。...【无颠倒业】 p1062 世亲释五卷二十页云:无颠倒业者:卽是自知我今何假智故。谓我虽有利益安乐增上意乐;仍是颠倒...(一)因寺院多建在山中,故一寺又称一山。但实际一山所指之范围较一寺为广。 (二)宋代临济宗僧。(参阅“一山一宁”...【二种施八相差别】 p0040 瑜伽十五卷一页云:又有二种施,八相差别。一、有过失施,二、无过失施。前七种施,...即理佛性、行佛性。(一)法相宗论众生之佛性,以其所依之体,乃不生不灭法性之妙理,故称理佛性。(二)各人第八阿赖耶...(术语)因者对果之语,为得果而修之道,谓之因道。...【六顺明分想】 p0306 集异门论十六卷一页云:六顺明分想者:云何为六?答:一、无常想。二、无常苦想。三、苦无我...四魔之一。又作蕴魔、五阴魔、五众魔、身魔。色、受、想、行、识等五蕴,能使有情众生受种种障害,故称五蕴魔。(参...(名数)前五苦中,开生老病死苦为四苦。涅槃经十二曰:八相为苦:所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又称阿弥陀护摩。为追荐及回向而行供养阿弥陀佛之修法。 p6418...(一)指三种恶觉。又作三不善觉、三恶觉、三界。乃凡夫所具三种障碍禅定之恶觉。即:(一)欲觉,又作贪觉,对世间可贪...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印光大师校印本)...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重,动有劫数受诸苦恼,唯佛良医能为制药。行者无量世界长婴此...
若当来世佛诸弟子,已占善恶果报得相应者,于五欲众具得称意时,勿当自纵以起放逸,即应思念:由我宿世如是善业故,...
通常被人骂者,少有不起烦恼,乃至瞋恚心,佛在世时,也有这样的大恶人,他妒嫉佛陀德高望重,要伤害佛陀,以下是佛...(一)菩萨 诸位居士:今天邀晚学来参加贵会讲演佛法和各位见面,心灵上感觉到非常欢喜,虽然如是,一方面反省个人...问: 用计数念佛还是清净心念佛好? 大安法师答: 这里面还是从计数念佛开始,因为你这两个问题不能摆在同一个平台...
前面讲到受持的方法,以下讲到忏悔方法。首先我们看看为什么要忏悔,忏悔的意义何在。先看犯了罪以后有什么后果。 ...在家学佛不必有庄严的形相,拘谨的仪表,重要的是,在于真实修行。因此;作为在家居士,诵经礼佛,随从行道,不必要...
佛说世上有七种妻子: 一、 象杀士夫那样,不尊重爱护自己的丈夫,只知纵情贪欲,甚或喜新厌旧,见异思迁。 二、 象...自卑的人除了会带给自己烦恼,往往也会有自大的心态。因为自卑的人,会自认地位、才能、声望处处都比不上别人,因此...
戒度《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上篇:元肇《佛祖统纪》 | 下篇:道琛《佛祖统纪》 |
【无生智】 p1054 杂集论十卷十五页云:无生智者:谓由果断所得智,或缘果不生为境。所以者何?由有无生故所得智,...
诸所有受皆悉是苦
无颠倒业
一山
二种施八相差别
二佛性
因道
六顺明分想
五蕴魔
八苦
弥陀供
三觉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思惟略要法

甘心忍受消业障,业障就会消失

用慈悲忍辱的精神来对待谩骂
虚云老和尚《怎样学菩萨道》
用计数念佛还是清净心念佛好

为什么要忏悔,忏悔的意义何在
莲池大师:在家学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