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印居霅川祇园。常想念净土旦夜无间。病中集众讽弥陀经。甫毕加趺合掌而化。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名数)一缘事菩提心,是以四弘誓愿为体,一众生无边誓愿度,念一切众生悉有佛性而愿求度之,令入大般涅槃也。是饶...【心不相应行建立】 p0356 杂集论二卷一页云:何等名为心不相应行?谓得、无想定、灭尽定、无想异熟、命根、众同分...又作后光、光焰、光。指佛、菩萨像背后之光相,象征佛、菩萨之智慧。光背可分为头光与举身光二种:(一)头光,本指发...(杂名)维摩居士也。取默不二之故事而名之也。梁武之金刚般若经忏文云:无言童子,妙得不言之妙。不说菩萨,深见无...三位极微中第二位色聚之微。大小乘各有异说,小乘以分析之极为极微,至于极微,则无可分上下左右方角等部分,称为极...(印相)义释十曰:右手作拳,以大指压诸指,直竖无名指也。真言,喃,啰怛怒(密),怛婆嚩(出世,谓此圣者从宝而...据瑜伽师地论卷四十四载,诸菩萨欲听闻法时,对于说法之法师不应产生五种异意,而当以纯净之心倾耳谛听;否则,若对...亦名:有主房戒犯缘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成犯具六缘:一、有主;二、为己作;三、长佛六[打-丁+桀]手,广四[打-...【思所成慧俱光明想所治四法】 p0853 瑜伽二十卷九页云:思所成慧俱光明想有四法者:一、不善观察故,不善决定...内凡和外凡。内凡是快要进入圣位的人;外凡是刚刚闻教起信的人。...古印度的逻辑学说。因,指推理的根据、理由;明,即知识,智慧。是通过宗、因、喻所组成的三支作法,进行推理、证明...佛说盂兰盆经...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
所有的烦恼有一个中心点,就是自我意识。我们在刚开始是调伏烦恼,但是慢慢地,在深层的时候就挑战自我意识了,这是...
对这一点我们会非常地感慨,因为身处五浊恶世,我们众生烦恼很重,很难生起向佛修道之心,而少量生起修行之心的人,...
佛陀告诉我们生命像无止尽的水流,不是今生才开始,我们曾经有很多次的生命经验,历代祖师圣贤基本上把我们内心世界...
人毕竟也是有情,或多或少会被一些名利蛊惑,从而做一些遗憾的事情。 记得十几年前在五台山居住时,曾在加提月与北...
一、孝亲友爱 谁无父母?谁无兄弟?动物孝亲友爱的天性,尤为令人感动。它们的真情与遭遇,讲述者为之伤心,听闻者...
8月8日上午,身着僧服的光孝寺首座释戒成法师神清气爽、步伐稳健的来到广州血液中心献血咨询台,双手合十向医务人员...从前,有一个非常强壮的伐木工到一位木材商那里找工作,并得到了一份工作。报酬相当不错,工作条件也很好。因此,伐...有人把禅修形容作跟自己约会。开始的时候,是有这么一点味道在里面。但是,以佛法的观点来看,禅修的目的是要达到无...
智印《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上篇:覃异《佛祖统纪》 | 下篇:元肇《佛祖统纪》 |
(术语)我所有之略,自身为我,自身外之万物谓为我所有。有我之情者,以为自身外之事物,皆我之所有也。注维摩经五...
二种菩提心
心不相应行建立
光背
不说菩萨
极微分不分
宝手菩萨印明
听法五不作异意
有主为己不处分造房戒犯缘
思所成慧俱光明想所治四法
二凡
因明(Hetuvidya)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大藏经】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在生命轮回中,你的心是变来变去的

阿弥陀佛护持行人不遭魔障

你平常起什么念头,临终就起什么念头

放生要随缘,不要预定

《物犹如此》白话选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