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敬云。建业人。夙学天台之道。光化二年。于永嘉寺讲经。依俱舍论述小乘入道五位。作柝玄记二卷。法师妙行。初学天台教。既入居泰山。结草为衣拾果为食。行法华三昧感普贤现身证明。后专持弥陀经。于一夕见流离地佛与二菩萨涌立空中。僖宗闻其名。诏赐号常精进菩萨。后一日再见宝地。谓左右曰。吾无观想而宝地复见。安养之期至矣。即日右胁安卧而化 。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八识界地】 在三界九地中,鼻、舌二识,仅通于欲界五趣杂居地。眼、耳、身三识,通于欲界五趣杂居地,及色界离生...由行正道而得之意,引申为利益、幸福等意。功德、福德、道德等则为一般之成语。德指已得正道而无失,道指已得(德)...为百八三昧之一。此三昧与“毕竟空”相应,而达于诸三昧之不二相。三昧,乃禅定、正定之异称。大智度论卷四十七(大...(术语)能立与能破也。以宗因喻之三支,成立自义,谓之能立。就敌者所立之三支,指斥其过非,谓之能破。能立能破皆...【恚界】 p0939 法蕴足论九卷十九页云:云何恚界?谓于有情,欲为损害;乃至现为过患;总名恚界。复次瞋恚、及...诠说空理之教。华严宗所立五教之中,第二为大乘始教,此始教复分“空始教”与“相始教”二门。依般若、三论等经论,...辛,梵语 parivyaya,西藏语 spod(药味之义)。指五种有辛味之蔬菜。又作五荤。与酒、肉同为佛弟子所禁食之物。据...(杂语)Ārambha-vastu,风名。译曰发事。见大威德陀罗尼经十五。...(流派)说转部之异名。...云何微薄不寂静苦?谓生无色界远离顺解脱分者。...万事万物之存在或变化皆有其依准之法则,大别之,可分为观待、作用、证成、法尔等四种。又称四种道理。(一)观待道理...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龙藏本)...僧伽吒经...有网友问到出家有什么条件和要求,今据律藏《四分律行事钞》略述如下。一个人是否能出家,除了主观的要求外,在律藏...
佛教的因缘观,只有一个观念就是事出必有因,每一件事情一定有原因的,没有一件事情莫名其妙出现的。你今生会投生在...
但净土宗的修行方法──它是从一个无相的心性当中,重新出发,可以说是从空出假。所以修净土宗的人,你心中一定要有...
六识是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对境所产生的六种认知作用,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禅宗运用般若空观,强...问: 弟子读《长阿含经》前三分皆欢喜生信,叹未曾有,只是第四分讲须弥山及四周龙王、金翅鸟、日月宫殿等事,与所...《金刚经》云: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如来,为佛的十种尊称之一,是没有来也没有去的意思。广钦老和尚往生前...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7讲 第8讲 第9讲 第10讲 第1讲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和尚尼慈悲、诸...雅纯在佛光丛林学院念书,对训导老师非常不满,总是抗拒并排斥老师的要求与言教。 一日,院长星云法师将她找来,问...
法师敬云《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上篇:法师文举《佛祖统纪》 | 下篇:法师皓端《佛祖统纪》 |
Dunwu 佛教教义。佛教关于证悟成佛的步骤和方法。与渐悟相对,指无须长期按次第修习,一旦把握住佛教真理,即可...
八识界地
德
妙行三昧
立破
恚界
空始教
五辛
阿岚婆苏都
说度部
微薄不寂静苦
四道理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大藏经】【注音版】僧伽吒经
出家的资格和条件

你没有突破障碍,如何能见到阿弥陀佛

念佛人的心中,要有两个相状

禅宗对六识空性的体证
佛经中有些与世间常识相违,该如何断疑生信
圣严法师《如来也是如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