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文举。东阳张氏。入国清习天台之道。悉通要妙。其形如山其貌如玉。动若浮云静若止水。目不旁视口无戏言。四威仪中无非律范。丹丘二众仰以为法。先是国清为炀帝建光明道场。岁以为期。人繁食少。师竭力营建。成庄田十二顷。众赖以济 。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修行佛道时,从因位(例如菩萨位)次第进入果位(例如佛位),如此向上进修者,即称从因向果,或从因至果。反之,自...【四智心品见分等定有相分不定】 p0471 佛地经论三卷九页云:复次如是所说四智相应心品,为有相分见等分耶?定有见...【相应】 为二十四不相应行法之一。相应者,契合相顺之谓,由因而有果,果与因相应。《百法直解》曰:‘相应者,依...(经名)一卷,西晋竺法护译。即摩登迦经之异译,说二十八宿之吉凶者。...【不定法聚】 p0327 瑜伽一百卷十八页云:不定法聚者:谓余非学非无学法。...(书名)四卷,王弘愿译。其自序曰:是书为日本阿阇黎权田雷斧所著。提纲挈领,启窾导间,无愧其纲要之标名,可谓有...(术语)酬因感果,其理必然,故未为善恶之业,必无招致善恶之果报也。...梵语 sajbhinna-pralāpāt prativirati。十善之一。即不说散乱污杂之语,亦不作巧佞之辩。(参阅“十善十恶”468)...【缘已生法】 p1301 法蕴足论十卷一页云:云何名为缘已生法?谓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生、老...【嗔盖】 五盖之一。盖为覆盖之义,是烦恼的异名。嗔恚能令人发激怒之情,盖覆心性,妨碍禅定,故以盖作譬喻。参阅...【世俗相】 p0508 瑜伽七十八卷二十页云:世俗相者:当知三种。一者、宣说补特伽罗故。二者、宣说遍计所执自性故。...佛说出家功德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馀无量众俱,前后围遶。 尔时长老舍利弗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云何...这是一片广袤的田野,土地肥沃,水草丰美。为了灌溉庄稼,农人们在这里挖了两条河,一条小点,一条大点。这条大的,...
人如果业障重,妄念(杂念)就多,平时心浮气躁,不得宁静,打坐、念佛、诵经、持咒时杂念纷飞,有时甚至如脱缰野马...
又佛密意弘深,教门难晓。三贤十圣,所弗窥测。况我信外轻毛,敢知旨趣。仰惟释迦此方发遣,弥陀即彼国来迎。彼唤此...
我们在学习印祖文钞的时候,遇到一个词死期败烈。 在《与康泽师书》中,印祖是这么说的:然佛既不以摄受诳人,光必...
佛陀施设教法,我们可以分成实法跟权法,好比我们今天要过河,河的彼岸是我们的目标,但是我们要到达彼岸一定要假借...佛法就是解脱法。但是有很多层次,有浅、有深、有更深的。而佛法的解脱,不仅是最深,而且是最究竟的。 解脱什么?...生命中总有着太多太多的羁绊,无法抗拒,唯有学会承受,才能从容面对,才能微笑着迎接人生中的所有挑战! 一直在告...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1讲 《净土十疑论》和尚尼慈悲!诸位法师、诸位居士,阿弥陀佛!(阿弥...
法师文举《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上篇:法师清观《佛祖统纪》 | 下篇:法师敬云《佛祖统纪》 |
(界名)与五净居天同。在色界之第四禅天。以阿那含即不还果圣者之生处也。...
从因向果
四智心品见分等定有相分不定
相应
舍头谏太子二十八宿经
不定法聚
密教纲要
未作不得
不绮语
缘已生法
嗔盖
世俗相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大藏经】右绕佛塔功德经
【大藏经】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别让理想毁了人生

妄念是业障重的一种表象

释迦弥陀此遣彼唤,岂容不去

「死期败烈」是净土行者的甚深法宝

净土这个法门最直捷、圆顿
圣严法师《什么是佛法?》
在承受中锻炼和改变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