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思梵。杭之临平湛氏。赐号圆通。依净社普明学教观尽通其旨。久之擢居座首。普明迁觉悟。师与偕行。及再迁上竺。谓师曰。觉悟之席无以易子。行道十年大振法道。后退处西山归云庵。杜门著书。尝以经疏语录。商确禅教之旨。名曰会宗。侍郎晁公武。一见契心。为之序曰。予闻世父景迂先生之言曰(晁说之号景迂) 浙江东西有天台之学。通其说者无禅教之病。可以为人天眼目。小子识之。自予闻此三终星矣。今见会宗之所述。其有合于世父景迂之言乎。师平生以戒法力。梦寐尝与圣贤接。凡禬禳灾凶。驱逐妖厉。一为说戒无不通感。乾道四年五月。有星者谓师曰。六月之望师其亡乎。师笑曰。造物焉能制我耶。汝谓六月亡。我且八月往。至期沐浴更衣趺坐龛中。召众诵佛暝目而化。塔于方丈之室 。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云何心?云何三摩地?云何胜?云何胜行?而名心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耶。此中心者。谓依出家远离所生善法。所起心意识...子题:调达四伴、四伴 资持记·释释相篇:“邪三宝者, 调达 为佛;五法为法乞食、粪衣、露坐、不食酥盐、及鱼肉五...(术语)往生礼赞曰:人间忪忪营众务,不觉年命日夜去。如灯风中灭无期,忙忙六道无定趣。...(杂名)作礼时持于手者。供华之意也。又千手千眼观音之一手。...【唯识】 梵语 Vijnapti-matrata、音译毗若底摩坦喇多,梵语倒置,称为识唯,汉土译为唯识。识者心之别名,所谓唯识...(名数)使比丘持三衣。使比丘尼持五衣。五衣者于三衣外加祇支与覆肩,行事钞资持记中二之二曰:五衣者,附明尼制,...【三位定异熟业极作障碍】 p0222 大毗婆沙论五十三卷十三页云:由此故说有情三位定应熟业,极作障碍。一者、从顶将...(流派)路伽耶陀之略。...(术语)垂示之语也。禅门宗匠上堂提撕学人,曰垂示。...【诸界所有遍知】 p1353 瑜伽九十六卷三页云:如是诸界所有遍知,由四因缘,应当了知。谓有相违所治、能治,而相待...谓至诚请求佛菩萨来临。据长阿含卷一大本经载,毗婆尸等过去七佛成道时,梵天尝前往劝请三转法轮。另于佛本行集经卷...礼佛大忏悔文...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因果理论是佛法的根本思想之一,每一位学佛人对此都不陌生。可是,说到是否真正理解因果,很多人却是模糊不清的。比...
随着高端手机的发展,由手机带来的隐患也渐浮于水面,成为社会的忧患,如手机带给儿童眼睛的危害;手机让人变得冷漠...问:禅语中常提到脚跟下或看脚下,它是否叫人要步步踏实,注重当下眼前,不要耽于过去或幻想未来? 师:的确是这个...
佛陀说:「当知瞋心,甚于猛火。」人时常因为瞋怒而乱了行为,一发脾气就六亲不认,损人又害己。如果希望自己不论遇...
记得是在八九岁的时候,读过一个日本民间故事《戴斗笠的地藏菩萨》,当时就特别感动,至今不能忘记。 故事是这样的...
诸佛功德智慧虽皆平等,而施化则有难易。净土成菩提易,浊世难。为净土众生说法易,为浊世众生难。为浊世众生说渐法...
在整个大家庭三界当中的魔王,看到你修行,他非常不欢喜,就来干扰你了,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佛陀对我们的劝诫:...
净土法门有两种的修学,一种叫做事持,一种是理持。 事持就是说,我没有找到我一念的清净心,所以我自己的能量开显...
法师思梵《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上篇:行人能师《佛祖统纪》 | 下篇:法师梵光《佛祖统纪》 |
【善请问】 p1139 瑜伽九十九卷十九页云:既出家已;于犯无犯、及还净中,若有苾刍、持经律论;其所未了,躬往请决...
心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者
邪三宝
忙忙六道
持莲华
唯识
五衣
三位定异熟业极作障碍
路伽耶
垂语
诸界所有遍知
劝请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一念因果一念觉

手机的利与弊
圣严法师《脚跟下》

罗睺罗的眼泪

戴斗笠的地藏菩萨

念这句佛号就够了吗

一个人会着魔不能完全怪魔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