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梵光。四明鄞之阳氏。赐号圆照。母梦异僧入其室。十二月乃生。异香盈室。十六具戒。始学律于湖心通照。复习教于南湖神智。慨然游方裴回西浙。乃之白牛见海慧普师。闻讲法华寿量品。广谈三身。言下大悟。将还乡。海慧抚其背曰。汝必大振法智之席。及归郡守王资深命主广寿。政和四年春。太守吕淙以南湖请。时广寿之众。愿从者百二十人。自是南湖众及五百。法智之世未若是之盛也。宣和四年大旱。郡请讲云雨经。依法结坛缁素毕集。披轴则云兴。下席而雨注。靖康初。高丽贡使。及境来谒云。国王问讯法师。翘仰道德无从瞻礼。谨遣使献法衣一袭。及本国晓法师。所著华严疏论二百卷。建炎三年以老谢去。寓奉化之福圣。南湖自罹兵毁积年未复。郡守仇愈。谓非师不能振。遂迎师再还。群僚毕集。伫闻讲演。仇公临筵赞之曰。微言发覆吾生何幸。绍兴十二年。举门人道琛自代。遂退处于择阳。与漕使陆置邻居。往来结方外友。明年春与陆君辞曰。老病既久将以后事托延庆。乃舟行至南湖。沐浴更衣。集众讽观经。书遗训。付悟真义诚。讽安乐行。至深入禅定见十方佛寂然而逝。时十三年二月八日也。寿八十。葬崇法之祖塔。师天资朴素。待贵贱以均礼。或问其故则曰。吾法以平等为心。不轻为行。昌国戴氏。为鬼物所扰。请师诵咒。及门而崇灭。其在福圣。道俗请增戒法。有邬氏子附语曰。吾汝之先也。久处幽冥。闻人间光法师为众施戒。此日冥中异类多得解脱。故吾得以暂归法主智钦。姑苏常熟人。才辩超卓举世知敬。主东灵聚徒至五百。行梵慈之道不少异。恪勤讲忏日未尝怠。时人尊称法主。以比北禅梵云 。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术语)持散乱心不定期限,不调作法,不简时处所缘,于行住座卧称佛名,显净土之住生也。...【式叉摩那】 此云学法女。四分:十八童女,应二岁学戒。又云:小年曾嫁,年十岁者,与六法,十诵中六法练心也...(譬喻)正觉为自修行之根而发者,故譬之于花。...亦名:草覆地法 子题:草覆地法唯除犯重并遮不至白衣家 羯磨疏·集法缘成篇:“草覆法者,两朋交诤,互是瑕疵,穷勘...【七定具】 p0054 集异门论十六卷十三页云:七定具者:云何为七?答:一、正见,二、正思惟,三、正语,四、正...(一)法会之首座,唱颂经文时,担任指导众僧之职务。又称导师。(参阅“导师”6219) (二)日本之唱说佛法,以指导人...(术语)度者渡也,出也,如言出世。出过世间之谓也。无量寿经上曰:超过世间诸所有法,心常谛住度世之道。同下曰:...【自受用土】 p0600 成唯识论十卷十七页云:自受用身,还依自土。谓圆镜智相应净识,由昔所修自利无漏纯净佛土...(杂名)比丘尼之受戒坛也。僧史略曰:受戒初本僧尼同坛,本朝(北宋)太祖不许尼住僧中,自是始别为坛。宋朝会要曰...即波罗夷罪。为戒律之根本极恶戒。指犯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等波罗夷罪之出家人,无分道果,必失其比丘、比丘尼资...(名数)一己知他不知,发心而自发誓愿,未广及于人,未得四无所畏,未得善权故也。二众人尽知己不知,发心广大,得...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愚人食盐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头喻 妇诈语称死喻 渴见...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大佛顶首楞严咒...问∶ 您认为对孩子的教育从您的角度该如何进行? 慧律法师答∶ 看国家对教育的政策怎么样,还是要给孩子一个正规的...
我们中国人经常要去算八字、算命,其实这个是有道理的。就是说一个人出生的时候,你阿赖耶识的确累积很多的业力,那...
念佛珠,念佛咒计数,变装饰; 佛像是恭敬供养,却变艺术品; 寺院是修行办道处所,变成旅游观光; 佛经变成学术,...
这是一个感动全人类的真实故事,天性慈愍的母狮小泰克,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不吃肉。动物园园长千方百计无所不用...一千多年前,日本有一座古城,城主的小公主长得非常美丽,像秋月般清明柔和,人见人爱;人们心中若有烦恼,一见到她...
人世间的一切身、口、意诸般行止,都可以用来作修炼的功夫,因此,古人讲成佛有八万四千法门。传统书法抄写佛经就是...
必须令其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无二,心佛一如。《与徐福贤女士书》 在念这句佛号的时候,一定要全佛是心,全心...
为什么思惟苦谛,观受是苦?用苦来调伏感受的刺激。你喜欢攀缘,得到了什么?我们无量劫来,感受到处活动,得到了什...
法师梵光《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上篇:法师思梵《佛祖统纪》 | 下篇:法师法云《佛祖统纪》 |
(杂名)不退之净土也。谓西方之极乐,以彼土为净土门所立四不退中之处不退故也。往生拾因曰:出轮回之乡至不退之土...
散心常时念佛
式叉摩那
觉蕊
如草布地法
七定具
唱导师
度世
自受用土
尼坛
断头罪
八种授记
【大藏经】百喻经
【大藏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如何看待孩子的教育

带业往生的最低标准

这就是佛教之悲哀啊

一只吃素的狮子,感动了全世界
光明皇后

抄写佛经也是殊胜的修行法门

念佛时要全佛是心,全心是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