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择卿。天台人。天资聪敏博学强记。受教于上竺慈辩。尝曰。四明旨意吾已得之。唯起教观信之未及。然不敢不信也。初主车溪寿圣(车溪属三州四县。东为秀州崇德县。唐时名青镇。古塔。元祐二年。初建寿圣院。请师开山。高宗朝改广福)未尝屈节豪贵。聚徒三百施者自至。年三十后。即废卷禅坐。晚居车溪。每遇讲演。但令侍者日供讲帙。辩说如流听者说服。慧解昙应领徒三十人至车溪值说无量义经。闻举难云。妙乐有云。能生一实法华异名。所生无量为法华序。不知能生一实是隔偏之圆即偏之圆。所生无量是同体之权异体之权。应语同行曰。此师言有典刑。足堪问道。即求依止。有不循规者。悦众以闻。询其名则指言朋观二师。师曰。此二人教门大才也弗之问。尝夜坐方丈。闻廊庑有天乐声遣人迹之。声出朋师房。师附壁隙窥之。见朋观数辈于灯前戏。举手作无声乐。师益异之。平时喜茶。临终之顷谓门人曰。晨钟鸣即来报。至时啜茶一瓯。书偈而化。时大观二年仲冬也。塔于院南芙蓉蒲 。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术语)放手而置于下也。又云放下着。着字,无意味,语助辞也。五灯会元世尊章曰:黑氏梵志,擎合欢梧桐华供养世尊...【初地菩萨离五怖畏】 p0684 瑜伽四十七卷二十一页云:由诸菩萨、已能发起善决定心;于五怖畏、皆悉除断。由善...亦名:受日重受 子题:事缘如法无问多少一切通开受日重受、安居须出界外一切听受七日、安居更请七日出界宿、不及即...(术语)Brahmacārin,婆罗门四时期之一。又志求梵天之法者云梵志。瑜伽伦记十九曰:梵者西国音,此翻为寂静,谓涅...1、有见和无见。有见是偏向于有的邪见;无见是偏向于无的邪见。 2、断见和常见。断见是执著身心断灭之见,属于...(名数)女子从父母从夫从子,谓之三从。四十华严经二十八曰:处女居家从父母,笲年嫡事又从夫,夫亡从子护嫌疑。贤...密教以五转配于胎藏界之四重圆坛。分为从果向因、从因至果二种:(一)从果向因为化他门,以 (a,阿)字为中央大日之...【自性假立寻思】 p0601 显扬六卷三页云:自性假立寻思者:谓诸菩萨,于自性假立,唯见自性假立。 二解 如...【三摩呾咤国】 p0198 西域记十卷七页云:三摩呾咤国,周三千余里。滨近大海,地遂卑湿。国大都城,周二十余里。稼...【过慢】 七慢之一。对方和我相等的,我以为胜过他,这叫‘于等计己胜’。参阅‘七慢’条。...境界者,谓一切烦恼还用一切烦恼为所缘境,及缘诸烦恼事。又欲界烦恼除无明见疑,余不能缘上地为境,此无明等虽亦有...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
讲到根、尘、识三法,佛陀为了让我们了解生命的因缘的相貌,他把生命分成三部份:第一个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最近一项研究调查了2533名45至60岁的健康男性及女性,统计了他们的蔬果摄取量。13年之后,研究人员依照摄取量将他们...
布施破悭吝,乃六度菩萨行之首。布施有种种利益,诸大小经典广赞布施功德开示人天之善道,布施为福业善人之相,破贫...
【又是菩萨。名为善安慰说者。】 地藏菩萨跟其他的菩萨不同,众生有苦恼的、有困难的,他最善于安慰了。人要到了难...
我们要有一个观念:十方诸佛的清净法身是平等的,但是他的法身对我们不能产生太大的作用,因为他是自受用的,是无形...每个人都想在人生旅途中一帆风顺,比如钱财不缺、家庭和睦、健康长寿等等,但是很少有人能事事如意。很多人都相信命...
其实我们这一念心性是有无量的可能性,障碍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唯识学上说,我们的生命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的生命...
所言瞋心,乃宿世习性。今既知有损无益,宜一切事当前,皆以海阔天空之量容纳之。则现在之宽宏习性,即可转变宿生之...
法师择卿《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上篇:法师思照《佛祖统纪》 | 下篇:法师齐玉《佛祖统纪》 |
(仪式)又曰白椎。凡鸣槌而白事者,皆是白槌也,然禅林独于开堂称为白槌,乃鸣槌一下,息静群喧,方白于众,谓法筵...
放下
初地菩萨离五怖畏
安居受日重受
梵志
二见
三从
五转与四重圆坛
自性假立寻思
三摩呾咤国
过慢
境界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大藏经】【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藏经】佛遗教经

十个人吃饭,每个人看到的饭菜完全不同
摄取大量蔬果,能增强记忆力

尽物布施,得福增多

地藏菩萨跟其他的菩萨有何不同

法身当中的摄受愿力
积德行善才能改变命运

障碍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