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宗利。会稽高氏。七岁受业于天华。既具戒。往姑苏依神悟。即入普贤忏室。要期三载。忽梦亡母谢曰。蒙汝忏功已获生处。又见普贤从空过前。忏毕复往灵芝谒大智律师。增受戒法。梦大智在座呼宗利名。口吐白珠令吞之。又于静定中神游净土见宝池莲华宝林境界。寻诣新城碧沼。专修念佛三昧。经历十年。复游天台雁荡天封。皆建净土道场晚归受业天华。建无量寿佛阁接待云水。政和元年天旱。诣日铸山帝舜祠祈雨。感龙王现金色身。甘雨沾足。建炎末入道味山。题所居曰一相庵。会稽道俗请师主系念。至第三夜。绘像顶珠忽放光明大如箕。预会者益坚固。绍兴十四年正月晦。告弟子曰。佛来也。吾将归安养矣。书颂为别曰。吾年九十头已白。世上应无百年客。一相道人归去来。金台坐断乾坤窄。端坐即逝。是日近山人见异僧满山谷。莫知所从来。瘗全身于庵居之后 。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谓触为身。已正当觉。及彼同分。是名触处。又触为身增上发身识。已正当了别。及彼同分。是名触处。又触于身。已正当...梵名 Vighna。三国吴僧。天竺人。生卒年不详。家世奉拜火教,师亦以火祀为最上之法,后受一沙门之影响,乃舍所学而...法华经所说七种譬喻之一。又作医师喻。某良医因事至他国,其诸子误饮毒药;迨父还,取好药济诸子,诸子有尚未失心者...(人名)邓州香严寺智闲,嗣沩山之法者。...禅宗公案名。叙述黄檗于佛殿上礼佛,与当时为沙弥之唐代宣宗所作之问答。黄檗宛陵录(卍续一一九·四一九下):“师...即厌苦求乐。大乘起信论(大三二·五八○中):“厌生死苦,欲求无上菩提。”往生要集卷上本载(大八四·三三上):...(术语)指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二十一具三十二相之愿也。...【诸行是心果】 p1350 显扬十四卷十五页云:云何应知诸行是心果耶?颂曰:心熏习增上,定转变自在, 影像生道理,及...(杂语)比丘眠卧之法。右胁卧,累足,法衣覆身,思想正也。摩得勒伽论六曰:初夜过,四叠郁多罗僧敷卷叠僧伽梨为枕...又作衲衣、弊衲衣、坏衲衣、百衲衣。衲,缝补之意;以五色之碎段重重缝补之衣。即因朽坏而经修补缝缀之法衣。[四分...全一卷。译者佚名。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本经内容叙述佛陀在祇树给孤独园时,大光、无量光二位菩萨奉众花国最胜灯王...《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若诸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净戒,应自数数专谛思惟:此是菩萨正所应...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五百大德声闻:舍利弗、大目揵...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编者按: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短短两句话,道出了佛教对动物的深切关怀与无尽慈悲。千年以降,佛教与中...
我说过,我不是看破红尘来出家的,也不是因为愤世嫉俗。但我理解你的愤怒和委屈。当无明产生的时候,我们会对某些事...
《妙法莲华经》在大乘经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法华经方便品》中云:佛所得法,甚深难解,有所言说,意趣难知。所以...我有一位弟子,在二十年前家中尚不富有时,便偷偷在心里发了一个愿,希望在十年之内布施一千万元。 当时这简直像是...什么是宽容?宽容是宽大有气量,原谅不计较他人。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宽广的胸怀,是对人对事的包容和接纳。茫茫...身体是四大五蕴所和合,在人生的过程,免不了会产生四大不调而病苦的时候,当此之际,应找德术兼优的医师为你诊疗看...
末学学佛已有几年,先是学禅宗,近来才开始修净土。 末学所在的地方,一南一北有两大禅宗祖庭,禅宗氛围浓厚。不但...
要改变自己就先了解自己,楞严经的七处破妄,十番显见,就是教我们去判定真跟妄,经中判定真妄有两个方向:第一个从...
行人宗利《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上篇:法师择瑛严之《佛祖统纪》 | 下篇:法师思照《佛祖统纪》 |
即名声远闻和以利养身的意思,也就是欲求知名度高和贪求财富之利益。人若贪求名利,则易陷于名利之大海,难以自拔,...
触处
维祇难
医子喻
智闲
黄檗礼佛
厌求
具足诸相愿
诸行是心果
卧法
五衲衣
安宅陀罗尼咒经
【大藏经】瑜伽菩萨戒本
【大藏经】禅秘要法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教护生与动物保护

【推荐】诉苦与抱怨反而会徒增苦恼

《法华经》中最精彩的七个比喻
圣严法师:不知不觉布施了一千万
种植宽容,收获感动
如本法师:心病与身病

我为什么要选择净土法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