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所谓心性不生不灭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是故一切法,从本以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以一切言说,假名无实,但随妄念不可得故。言真如者,亦无有相。谓言说之极,因言遣言。此真如体,无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故。亦无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当知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名为真如。 问曰:‘若如是义者,诸众生等,云何随顺而能得入?’答曰:‘若知一切法,虽说无有能说可说,虽念亦无能念可念,是名随顺。若离于念,名为得入。’
佛教词典 > 佛学次第统编 > 正文
佛微笑相之雕画像。据诸经所载,佛于说法时,屡现微笑。僧伽罗刹所集经卷中(大四·一二九下):“尔时世尊如是笑,...【四种转轮王】 p0445 瑜伽二卷十八页云:此转轮王,复有四种。或王一洲,或二三四。王一洲者:有铁轮应。王二洲者...【有漏识】 为‘无漏识’的对称。唯识家以佛果之净识为无漏识,而以因位至第十地的金刚无间道等为有漏识。然而第六...(流派)Vārṣya,数论派之别称。唯识述记一末曰:有外道名劫比罗,古云迦毗罗,讹也。此云黄赤,鬓发面色,并黄色...(异类)阿苏罗之略。译曰非天。西域记九曰:阿素落,旧曰阿修罗,又曰阿须伦,又曰阿苏罗,此皆讹也。...【不显名】 p0317 瑜伽八十一卷二页云:不显名者:谓其义难了。如达罗弭茶明咒等。...(杂语)他物于自身须纳受得也。律宗纲要下曰:纳得戒体,要由羯磨。...(杂语)涅槃经一有云:旧医告新医言:汝给使于我四十八年,则将传我法。诸师解释之有种种,智者有二义:一云法华已...据法华经卷三化城喻品所载,往昔三千尘点劫以前,大通智胜佛出世,宣说妙法莲华经。此佛曾为其出家之十六子讲说法华...【增长】 p1312 杂集论七卷十四页云:增长者:谓令习气增益。于阿赖耶识中,长养异熟种子故。 二解 大毗婆沙论三十...【真谛】 摄论宗的创始人,西天竺优禅尼人,婆罗门种姓,后入佛教出家,博通三藏五部,究明大乘妙理。梁武帝中大同...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山中,共摩诃比丘僧二万二千人俱,其名曰:慧命阿若憍陈如、慧命...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佛常降魔处夏安居中,与舍利弗经行山顶,而说偈言: 「一心善谛...(印光大师校印本)...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有一天正坐在法座上给弟子们说法,有一个好像是怀孕的妇女来到了佛说法的地方,她手指着佛就骂:...
第十,何不往生兜率疑 【注文】 又问:兜率内院近在此界,又有补处菩萨于中说法,亦可上升亲近大士,何须近越此方,...什么才是人?人的心里是仁义礼智信,那是人。人的心里面是五戒十善,这是人。如果心里面是贪嗔痴慢、是杀盗淫妄,那...
诸佛菩萨他对众生说法的时候,他是平等的。但是由于我们众生的因不平等,所以缘也就不平等了。在我们修行当中你所感...
山珍海味虽然可口,却不一定健康。如今人们吃东西,营养健康往往摆在首位,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吃的贵并不代表着吃的...有一学僧,非常恭敬地请问慧林慈受禅师道:禅者悟道时,对于悟道的境界和感受,说得出来吗? 慈受:既是悟的道,说...
不舍心: 时时处处不舍一切众生,不舍菩萨行,菩萨的一切言论、行为、生活、学习,都是为了尊重众生的幸福,助成众...学佛、修行就是将不正确的一切行为修正过来,把不正确的行为修正好了,如此才是学佛;否则就算学佛学,也仅是学问、...
真如门
【佛学次第统编】
上篇:二门 | 下篇:空不空 |
(杂语)阿字无意,犹言小师。阿者,如阿谁阿爷为呼亲人之语辞。临济录曰:后生小阿师。...
笑佛
四种转轮王
有漏识
雨众
阿苏
不显名
纳得
四十八年
大通结缘
增长
真谛
【大藏经】僧伽吒经
【大藏经】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大藏经】【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佛陀遭诽谤的因果故事

何不往生兜率疑
吃素改变对生命和世界的态度

诸佛菩萨对众生平等,但感应为何有差别

餐桌上4种最不起眼的长寿菜
禅者悟道的境界和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