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名)如来之名。译曰最上天王如来。见陀罗尼杂集九。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集圣谛】 p1180 瑜伽六十六卷二页云:复次卽此能生后有诸行、业及烦恼、由相道理,是集圣谛。世尊经中,据胜道理...【诸菩萨惠施清净由七种相】 p1363 瑜伽七十四卷十六页云:复次如诸菩萨所行惠施,当知此施,由七种相,乃得清净,...【我非有色非无色死后有想论】 p0652 大毗婆沙论二百卷二页云:第四我非有色非无色死后有想论,卽遮第三,无别...(术语)思量所对之境而分别之也。无量寿经上曰:具足五劫,思惟摄取庄严佛国清净之行。又对于定心之无思无想而定前...(杂语)又云募缘,亦曰化缘。募集与劝化之义。...(术语)无杂曰纯。无二曰一。胜鬘经曰:彼诸众生,纯一大乘。法华经序品曰:其义深远,其语巧妙,纯一无杂,清白梵...(术语)凡实体为绝待,故为无彼此之限量者,然有为之事相,则必不得无彼此之限量,此谓之有量诸相。即世间一切之事...(修法)金轮时处仪轨说此法。是行者或旅行或多事不能行广法时,或其人之性为不好广轨者而说之也。其次第先以护身法...为密教用以表示胎藏、金刚二界之二秘要字。( a,阿)字为胎藏界大日如来理法身之种子,(vaj,鍐)字为金刚界大日...【究竟】 事理之至极也。三藏法数六曰:‘究竟犹至极之义。’...(名数)又曰三无漏根。谓见,修,无学三道之无漏智也。一未知当知根。在于见道,无漏智为向无始以来未曾知之苦集灭...佛说出家功德经...维摩诘所说经...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圣八关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当...不能控制自己情绪,便会被情绪控制自己。情商不高的人一旦情绪不佳,就会伤及无辜。 一个脾气暴躁的旅行家拜访一位...礼物 佛陀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好长一段路,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他。最后,佛陀转身问那...问: 《地藏经》中云,临终人能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不论有罪无罪,都不会堕落三恶道,如果有人临终不能认人,神识...
我们这么多人用功办道,怎么没有开悟的呢? 第一,我们对这个路途可能还没有搞清楚,第二,我们对世间的万缘不能彻...
净土法门以仰仗弥陀愿力往生安养为本质内涵,所以深信佛力救度是净宗不共的诠释,纵观中国净宗教理史,诸祖对信的诠...
古人说过:若要小孩长得赞, 要带几分饥与寒。从前乡下农夫耕作时,就把一、两岁的小孩带出去,放在田埂上,让他受...
在外人的眼中,我的父亲是粗犷豪放的汉子,只有我们做子女的知道他心里极为细腻的一面。 父亲躺在医院的加护病房里...
到了般若会上,佛陀把菩萨的因地展现给他们看,就说,你不服气,好,我把菩萨的因地给你们看。就是说, 你的因地只...
伊迦波提罗那
【佛学大辞典】
上篇:伊舍那后 | 下篇:伊师迦 |
(术语)对阶段的渐进的之禅而名顿悟顿入之禅曰一味禅。琅玡代醉编三十二曰:有僧辞归宗云:往诸方,学五味禅,归宗...
集圣谛
诸菩萨惠施清净由七种相
我非有色非无色死后有想论
思惟
募化
纯一
有量诸相
略念诵法
阿鍐
究竟
三根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大藏经】【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大藏经】佛说八关斋经
不要用情绪来解决事情
心灵哲学小故事
临终神识昏迷,给此人念佛能不堕落三恶道吗

这么多人用功办道,怎么没有开悟的呢

净土诸祖师对「信」的阐述

要想健康长寿,生活起居和性情都要注意

期待父亲的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