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思量所对之境而分别之也。无量寿经上曰:“具足五劫,思惟摄取庄严佛国清净之行。”又对于定心之无思无想而定前一心之思想,谓之思惟。观无量寿经曰:“教我思惟,教我正受。”善导序分义曰:“言我思惟者,即是定前方便,思想忆念彼国依正二报四种庄严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对真我而言,又云假我。佛者于五蕴之假者顺世俗之法而称为我,谓之俗我。真我又云实我。外道凡夫所执之妄我...中国佛教宗派。隋吉藏创立。因依龙树的《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的《百论》等三论立宗,故名。此宗的学统,在印...(术语)五恶见中第二谓之边见,边见有二:一为断,二为常见也。...谓于一切时中,一切事上,念起即觉,意起即修三昧。即天台宗所立四种三昧中之非行非坐三昧,于四种三昧中最为重要。...指法身所住真如法性之土。亦即佛身所依之土。又作法身土、法性净土、法土。为三土之一,四土之一,五土之一。大乘义...(界名)梵Akāśānantāyatana,无色界之第一天。厌形色之身,思无边之空,作空无边之解,所生之处,故曰空无边处...(术语)衣与法也。谓传正法之征,更授师之袈裟也。传灯录三曰:五祖弘忍,对六祖慧能曰:诸佛出世,为一大事故。随...【四正断】 p0423 瑜伽二十九卷四页云:如是四种亦名正断:一名律仪断,谓于已生恶不善法为令断,故生欲策励,乃至...【七财】 p0050 集异门论十六卷十三页云:七财者:云何为七?一者、信财,二者、戒财,三者、惭财,四者、愧财...【后善】 p0879 瑜伽八十三卷十二页云:后善者:谓极究竟离诸垢故;及一切究竟离欲为后边故。...【尼犍陀若提子等】 尼犍,此翻离系。肇曰:尼犍陀,其出家总名也,如佛法出家名沙门。若提,母名也。其人谓罪...楞严经五十阴魔章...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若诸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净戒,应自数数专谛思惟:此是菩萨正所应...
念佛的方法有多种,比如像观想念佛,观像念佛,实相念佛,持名念佛等等。后来有一位智彻法师,他开创了参究念佛一法...
佛陀在经典上说:一切有情,皆依食住。有情众生的依止处有四个饮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个是段食, 段就是分段的饮食...找不到生活的意义: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说过,幸福不只在于有多少钱,而是在于有成就的喜悦和创造的兴奋。不要被朝...
一难 生为肉球 人生总要经历生、老、病、死四种痛苦,尤以生苦影响母体最大,所以我们学佛人,要上报四重恩,下济三...
原文: 欲明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所修解行,必须真实心中作,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贪瞋邪伪,奸诈百端,恶...《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中记载: 世尊于逝多林时,见地不净,便执帚欲扫园林。时舍利弗、大目犍连、大迦叶、...
问: 弟子这段时间虽然也在听闻佛法修行,但总感觉身心不自在,身上这痛那痛,毛病多多,不知是不是福力尽了的表现...
《佛印了元禅师痛谕文》,其略曰:一念静心,终成正觉;蛙步不休,跛鼈千里。根有利钝,器有浅深,及其成功,一也。...
思惟
【佛学大辞典】
上篇:思益梵天所问经 | 下篇:思惟手 |
【悟入遍计执性】 p0908 摄论二卷十八页云:以诸菩萨、如是如实为入唯识,勤修加行;卽于似文似义意言,推求文...
俗我
三论宗
断常二见
觉意三昧
法性土
空无边处
衣法
四正断
七财
后善
尼犍陀若提子等
【大藏经】【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瑜伽菩萨戒本

参究念佛的利与弊

【推荐】遭受任何痛苦,都是自己业力的显现
你为什么不快乐

虚云老和尚经历的十次劫难

以杂毒之善求生净土,是不可能实现的
佛说扫地的五种功德

身上毛病多是不是「福力尽了」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