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妄为虚妄不实之义,染为染污不净之义。以名一切生死之法。起信论曰:“过恒沙等妄染之义。”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制懈怠而不听受正法之戒也。四十八轻戒之一。新学之菩萨,每有讲法,应持经律卷,至法师所,听受咨问之,山...(术语)玄妙之旨趣也。维摩经弟子品曰:迦旃延不谕玄旨。义林章一本曰:语设将融,玄旨犹隔。信心铭曰:不识玄旨,...《续高僧传》,或称《唐高僧传》,三十卷,唐释道宣(596~667)撰。《旧唐书经籍志》杂传类重出二部,一部作二十卷;...(杂语)谓虽不为僧而能摆脱一切也。庐山莲社杂录曰:谢灵运欲投名入社,远公不许。灵运谓生法师曰:白莲道人将无谓...禅林用语。指得悟者之境地。因得悟者具有异于常人之气势,他人视之易生憎厌,故有此称。与“一向把住处”意同。应庵...全一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叙说佛世时长者树提伽往昔之因缘及布施之功德。又跋陀罗另译有...(譬喻)昏昧之城域。言凡夫所栖之处也。寄归传一曰:引四生于火宅,拔三有于昏城。...(杂语)止观七下曰:教门纲格。辅行七之四曰:纲谓纲纪,如纲之外围。格谓格正,如物之大体。...释尊之别号。释尊出现于此娑婆世界,而娑婆之梵语为 sahā,乃“忍”之义;释迦以能忍之故,出现于五浊恶世,行度众...(修法)修六十座之炎魔天供,坛为修护摩之坛场也。...(548~626)隋代僧。瀛州(河北河间)人。从净影寺慧远学十地经论。北齐亡于北周时,师南奔陈国。隋代兴起,师复返...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圣八关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当...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
成就相违识相智。如饿鬼、傍生及诸天、人同于一事。见彼所识有差别故。 大乘菩萨他在自我调伏的时候,第一个修相违...
我们看蕅益大师的传记刚好是第十九愿的印证,你看蕅益大师的一生,他二十四岁就开悟了,宗乘教义两融通,所悟与佛无...
堕胎是杀生恶行,以事、意乐、加行、究竟衡量,事是胎儿,并非无情法与低等生命,而是极为宝贵的具命有情。意乐之中...
或时室家父子,兄弟夫妇,一死一生,更相哀愍。恩爱思慕,忧念结缚,心意痛著,迭相顾恋,穷日卒岁,无有解已。教语...男女的地位是平等的:女子绝对不是男子的寄生虫;男子绝对不是女子的牛马。家庭的组织,是双方分工合作的,各有长处...
我们先说明九心住,这个九心住又有一个名称叫欲界定。为什么叫做欲界定呢?就是说他的定境当中,还是属于欲界的五蕴...
【堪能差别者,谓住静虑乐,随其所欲,即受生故。】 我们在修真如三昧的时候,能够调伏一切的善念、恶念,不思善、...
佛陀告诉善生,有六种损耗财物的不良行为。第一是沉迷于饮酒;第二是赌博;第三是生活放荡不检点;第四是沉迷于追逐...
妄染
【佛学大辞典】
上篇:妄军 | 下篇:妄执 |
(1249~1319)高丽僧。熊津郡(忠清南道公州)人,俗姓朴。生于儒者世家,幼年即出家为僧。为曹溪山天英之法嗣。及...
懈怠不听法戒
玄旨
续高僧传
在家出家
得人憎处
树提伽经
昏城
纲格
能忍
炎魔天供六十坛法
慧迁
【大藏经】【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佛说八关斋经
【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所有的外境,都是你心中的影像

【推荐】念佛法门的专修与杂修

堕胎杀生的因果公案

世间之人情执牢结坚固
夫妻之间如何幸福相处

九心住(欲界定)

有这种信心,再加上三昧力加持,那真是所求如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