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虚妄之执念也。又执着虚妄之法也,把而不离曰执。法华经方便品曰:“深着虚妄法,坚受不可舍。”释门归敬仪中曰:“无始妄习执见。”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界名)在阎浮提西方十二亿那由陀,至极乐国之中途,生于此国者,染着其国土之快乐,而起懈怠憍慢之心,不更进而生...(人名)唐福州玄沙山宗一禅师,名师备。少年为渔者,年三十,忽慕出家,投芙蓉之训禅师,剃发受具。寻就雪峰之存禅...《宋高僧传》,或作《大宋高僧传》,三十卷,宋代释赞宁等撰。 赞宁俗姓高,吴兴郡德清县(今浙江省德清县)人。...(术语)具名在缠真如。即真如法性之理隐在烦恼缠缚之中也。梵网经菩萨戒本疏三所谓:在缠名正性。起信论义记中末所...(一)即证得悟入佛道。维摩经卷中(大一四·五四四上):“诸佛秘藏无不得入。”法华经卷五(大九·四四上):“每自...为观无量寿经所说十六观之第四观。又作宝树观、树观。佛陀在世时,有韦提希夫人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亦欲未来世之...(物名)夕刻所打之鼓也。敕修清规法器章曰:鼓早晚平击三通。一通为一百二十挝,三通合为三百六十挝,用以表一岁之...(职位)寺中之役名。纲领寺内维持佛事者。寺主,上座,维那三者,谓之三纲。见义楚六帖六。...六染心之一。即由根本无明之起动而成能见之相者。若至心自在地(即达第九地时),于他心得自在,自心亦得无碍智,永...(鬼类)地狱呵责罪人之狱卒也。俱舍论十一曰:心常怀忿毒,好集诸恶业。见他苦欣悦,死作琰魔卒。又曰:琰魔王使诸...梵语 prajā-?iksā,巴利语 paā-sikkhā。为获得圣果而须勤修的三学之一。又作增慧学、增上慧学。谓能断除烦恼,...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愚人食盐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头喻 妇诈语称死喻 渴见...
要盖成一栋房子不容易;要摧毁则很简单!修行也一样,要往上走,确实很难;要往下则只要掉个头就滑下去了!所以大家...修行不在其它,而在修心。如果要修心,就必须了解自己的念头。了解念头以后,才能够透过念头找到心性。找到心性以后...【一、寺、院、庵】 寺,在古代本是朝庭机构的名称,如大理寺太常寺,又引申为官署。汉代设有鸿胪寺,用以招待四方...
这一段是说明以愿导行方名正行,就是在念佛的操作当中,这个观是很重要的,由这个观行来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由这个...
大哉二句,赞辞。大者当体得名,具遍常二义。以横满十方,竖极三际,更无有法可与为比,非对小言大之大也。真者不妄...这个不杀生我们再谈一下。《楞严经》不杀生的定义更广。诸位你看《楞严经》讲不杀生,它讲杀盗淫妄四种清净明诲,它...
我们日常生活的空观跟假观,都是培养第二念。第一念落入相状、因缘,正常。生死凡夫谁没有个感情呢?因此第一念不怪...
(圆涛法师白话译) 【原文】 如来说经,诸祖造论,宗教二门,原是一法。从无可分,亦无可合。随机得益,随益立名。上...
妄执
【佛学大辞典】
上篇:妄染 | 下篇:妄习 |
意谓万人。林间录卷上(卍续一四八·二九三上):“王公复至寺,众横撞大钟,万指出迎。” p5544...
懈慢国
玄沙
宋高僧传
在缠
得入
树想
昏鼓
纲维
能见心不相应染
琰魔卒
慧学
【大藏经】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百喻经

对道心的改变要有警觉力
了解自己的念头
佛教小常识

平常要把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作一个比较

三界虚伪,唯此真实
吃肉,不只是跟众生结恶缘

先把自性功德力现出来,再来处理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