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护法,胜子,亲光之法相家,凡出诸法之体,有四重,此原为出佛说之教体而分别者,然其他如何之法,亦得通用之。一摄相归性体,二摄境从识体,三摄假从实体,四体用别论体。是虽为胜劣之次第。然说明之,则宜逆次而依浅深之次第。一体用别论体。一切之事物,依一往所见。则事体作用各为差别,故即其差别论之而出体,谓为体用别论体。例如举一管之笔,问笔以何为体,答以笔为毛为竹,即体用别论也。二摄假从实体。就第一重之出体,更疑其毛与竹为何,即答之为第二重,摄假从实者,摄假法使归于实法,就其实法而出体也。例如言笔之体为四尘之法,是虽曰毛曰竹,而皆为四尘上所安立之假法,故使其假法归于四尘之实体,举四尘而为其体也。三摄境从识体。又曰摄境从心。于第二重之答更问四尘之体为何,即答之为第三重。摄境从识者,摄一切所缘之境,使归于能缘之心识,举其心识而为事物之本所也。何则,以万法唯识故也。例如言四尘之体是为识。四摄相归性体。于第三重更疑心是何体,即答之,为第四重。摄相归性者,摄一切有为之事相,使归于唯一无为之真性。举其真性而为实体也。例如言识之实性,是为真如。此以真如为一切有为法之所依性故也。此时不宜更问真如以何为体,何则,以真如为真实之法故也。真实之法,无所依之法,若更有所依之体,则是假法而非实法也。故无第五重。见义林章一本,唯识述记一本。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人名)逆王名。涅槃经谓之琉璃太子。余经谓之琉璃王。...三昧耶,为要誓之义。密教行灌顶时宜发坚固之要誓,称为三昧耶。即就其作法称为灌顶,就受灌顶者之心称为三昧耶,名...为“自体相薰习”之对称。指由诸佛菩萨之外缘薰力而增长众生之善根。大乘起信论所说之无明、妄心、妄境界、净法等四...【郁庾伽波罗】 梁言勤守,亦云温独伽波罗,此云勇进勤护。...位于江苏句容宝华山。寺系古刹,明代初年复兴,建筑全部用砖垒砌成,无用寸木,其装饰亦以砖雕制成。万历年间,更立...梵名 Jānabhadra。意译智贤。又作阇若那跋达啰。波头摩国人,善达经、律、论三藏,尤精于律部。北周明帝二年(558...即正行、助行与杂行。于净土宗中,正行,指善导所倡之五正行,或专指五正行中之称念阿弥陀佛之名号。助行,指读诵、...(术语)圆顿戒也,以名天台家所传之大乘戒。法华玄义四曰:佛戒即圆戒也。【又】南山大师称四分律宗分通大乘之戒为...【悭】 p1293 瑜伽八十九卷七页云:于资生具,深怀鄙吝;故名为悭。 二解 显扬一卷八页云:悭者:谓积聚希着为体。...【由他识转变有杀害事业】 p0523 唯识二十论十页云:若唯有识,无身语等;羊等云何为他所杀?若羊等死不由他害;屠...(术语)立有实因而生实果是一种之邪见,谓之有因论。佛教由无生之本义破此有因论。四卷楞伽经四曰:野马犍闼婆,世...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一个居士说:师父,我发愿诵1000部《地藏经》,回向给我的事业,希望调一下工作岗位,您说行不行?师父表示赞叹。过...「释迦」是佛的姓,「牟尼」是佛的名字。「释迦牟尼」是梵语,「释迦」翻译成中文就叫「能仁」。怎么叫能仁呢?就是...
佛教不是宿命论,它告诉人们人生是苦,是困难,是要人们积极地去面对它。 苦并不能代表佛教,苦、集、灭、道四谛才...一、选择称名 1. 禅宗 虽悟到极处,亲见佛性,仍是凡夫,不是圣人。 禅宗功夫,虽到大彻大悟的地位,以烦惑未断,犹...以智慧选择朋友至为重要,如何以智慧维护友谊,使善缘常住,同样重要。佛陀所言尊敬有德者,就是在告诉我们:友谊之...
一位外国作家的小说讲了一则故事。有个小镇上来了一个马戏团。他们在当地临时招工做杂物,并提出做三个小时工作可以...舍卫国有一位清道妇,每天清晨就在城内各通衢要道扫地,清除污秽的水沟或马路,她无暇顾及自己的身装,所以总是一副...
佛法的智慧体现在生活中。会修行的人吃饭也是修行。很多人好的爱吃,不好的不吃。爱吃是贪心,不爱吃是瞋心,不好不...
法相宗四重出体
【佛学大辞典】
上篇:出曜经 | 下篇:华严宗四门出体 |
梵语 naya。译作乘。即理趣、道之义。谓从一念善根乃至成佛,于其中一一诸地所乘之法、所行之道通名为娜耶。[大日...
琉璃太子
灌顶三昧耶
用薰习
郁庾伽波罗
隆昌寺
攘那跋陀罗
正助杂三行
圆戒
悭
由他识转变有杀害事业
有因论
【大藏经】【注音版】朝时课诵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跟佛菩萨讨价还价
「悲」的三种含义

执著于苦的「有」,而看不到苦的「无」
印光大师:念佛实修法要
十种维护友情的方法

【推荐】给人生一个更准确的定位
臭女净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