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名)雍州新丰(陕西临潼东北)人。十五岁出家,师事昙延。受具后,就洪遵学四分律,涉猎律部者三年。又于昙迁禀摄论,研讨法华,大集,楞伽,胜鬘,地论,中论,百论等。又造经四藏,备尽庄严。常慨忏悔授戒之法有亏,寻讨诸忏法,严饰道场,每春于受戒之首,依二十五佛及千转神咒,洁斋行道,使彼毁禁之辈,登坛受法。贞观初年,受敕为皇太子及诸王等,授菩萨戒,于长安建普光寺居之。又受敕入为皇后六宫及妃主等授菩萨戒,寻于苑内德业寺为皇后写现在藏经,更使于延兴寺造藏经。师并受敕监之。北周灭法以后,及隋朝再兴,传度法本,但存卷帙,至寻检文理,则多乖背,师因集义学沙门,使仇校正。法藏之得绝伪滥,明纲领者,一师之力也。师虽广以三藏教世,而偏以律仪驰誉,诸国僧尼之受具足戒者三千人。自王公僚佐至庶人,从受归戒者,二十余万。又上书皇太子乞行行慈灭杀顺气奉斋四条,贞观九年为下诏自三月至五月断杀。师又上书乞延期,特听尽于岁暮。十年十二月,罹疾,遗表皇太子,献自撰之佛教后代国王赏罚三宝法,安养苍生论,三德论,各一卷。寂于延兴寺,年七十五。太宗下诏恻悼,为给葬具,使殡于终南山寺。唐朝沙门之有敕葬,实以师为嚆矢。详见续高僧传,佛祖统纪等。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心性本净不应道理】 p0357 大毗婆沙论二十七卷十三页云:谓或有执心性本净,如分别论者,彼说:心本性清净。客尘...(术语)对外道凡夫之妄我,谓涅槃之我德云真我。以涅槃所具之八自在,是真实之我故也。大藏法数十二曰:我者自在无...位于日本纪伊国东牟娄郡。以山中有熊野坐神社、熊野速玉神社、熊野夫须美神社等三宫鼎立,故又称熊野三山、熊野三社...(杂语)尸弃于林中也。即四葬中之林葬。...【解脱】 p1234 瑜伽八十二卷十一页云:此中解脱者:是永断、离系、清净、灭尽、离欲等、名之差别。自性者、谓粗重...(术语)菩萨之誓愿坚固,摧破一切之敌,如轮王之轮宝,故谓为轮。又菩萨之身为终始转于自己之誓愿者,故愿谓之轮。...【有学】 p0539 集论二卷十二页云:云何有学?几是有学?为何义故,观有学耶?谓求解脱者所有善法,是有学义。...(杂语)Mahāvaipulya,译曰大方广。华严玄谈钞九曰:摩诃言大,毗佛略言方广。...(界名)诸佛报身之净土也。为宝莲华所成之土,故名。略曰华藏世界。释迦之华藏,华严经所说是也,弥陀之华藏,观经...(术语)人之性譬诸木而曰根。根之发动处曰机。修行之兴废,教法之进止,一由此根机之如何?最胜王经七曰:随彼根机...(印相)十二合掌之一。译曰反叉合掌。见大日经疏十三。梵Viparita。...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职场中有一种心态是令人尊敬的,那就是实习生的心态。实习生对工作充满了激情和好奇,他们不会迟到早退,他们争抢着...
佛教徒常常发愿,一般人则常常发誓,那么发愿与发誓的意思到底相不相同? 誓和愿都是一种希望、一种承诺,譬如说青...问: 诸法实相如何理解? 大安法师答: 诸法实相是从一切现象的理体去表述诸法。诸法就是森罗万象的法,包括色法和...印祖文钞中有一篇《示周余志莲女居士法语》,开篇第一句就是: 汝已七十多岁,不久就要死了。 感觉这是一句非常让人...
佛在世的时候,有两个婆罗门,哥兄弟两个人。两个人,哥哥叫大军,弟弟叫小军。哥哥订婚了,订婚了没结婚就到远方去...在讲这封信之前,首先要讲讲唐朝古灵神赞禅师度他师父开悟的一段因缘: 古灵神赞禅师,他出家后在大中寺学法。后来...
有时候前途的有无,牵涉到个人才华的高低。因此才华一不小心,就会害死一个修行人! 《庄子》中有一段话,大意是:...
1.改脾气是关键 学佛后,首先要改掉生气的脾气,因为它一起来,就火烧功德林,前功尽弃! 我们面对不顺心的一切境界...
玄琬
【佛学大辞典】
上篇:玄根 | 下篇:玄畅 |
(名数)喜,怒,哀,乐,爱,恶,欲,之称。...
心性本净不应道理
真我
熊野山
施林
解脱
愿轮
有学
摩诃毗佛略
莲华藏世界
根机
微钵哩哆
【大藏经】【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大藏经】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成功需要永不倦怠的心态

发愿与发誓
大安法师:「诸法实相」如何理解
印光大师一句让人目瞪口呆的话

小军比丘出家缘
复无锡尤惜阴居士书讲记

才华一不小心就会害死修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