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又云四结:一欲爱身缚,欲界贪欲之缚身者。二瞋恚身缚,瞋恚之缚身者。三戒盗身缚,邪戒之缚身者。戒盗又名取戒。是本非戒,强以名戒,故曰戒盗。又以取进行,故名戒取。是外道之邪戒也。四我见身缚,我见之缚身者。见鞞婆沙论二。【又】一欲缚,欲界诸惑中除无明与见惑者。二有缚。二界一切惑中除无明与见惑者。三无明缚,三界之无明也。四见缚,三界之恶见也。见大经净影疏。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西晋惠帝(290~306 在位)时司州汲郡汲县(河南)人。生卒年不详。秉性安贫乐道,常思佛法。临终之日,清净澡漱,...【无明缘行与取缘有差别】 p1096 大毗婆沙论二十四卷十七页云:云何无明缘行?云何取缘有?答:无明缘行者,此显示...(术语)梵音Vaipulya之讹。十二部经中方广经之梵名。...行事钞·自恣宗要篇:“(一、示意)九旬修道,精练身心。人多迷己,不自见过,理宜仰凭清众,垂慈诲示。纵宣己罪,...(术语)异于我道之学问。毁斥之称。涅槃经一曰:摧伏异学坏正法者。散善义曰:异见异学。...举行说戒仪式之日。亦即布萨日。印度历法,分每一月为白月与黑月两半,白月即月盈至于满之间,黑月即月亏至于晦之间...分别支者,谓分别缘生为十二分,由十二支缘起差别故。何等十二?谓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即三种相。(一)一切诸法有如下三相:(一)假名相,指唯有假名而无实体之相。(二)法相,指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诸法...子题:迷堕是重由不学缘事全闇、重增无知罪亦是缘事不了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问:‘此中重增无知乃结堕者?’答...(一)位于韩国全罗北道完州郡所场面终南山。乃新罗真平王时代(579~631)所开创之古刹。为与顺天松广寺相区别,故俗...【执受色及无执受色】 p1031 显扬五卷七页云:执受色,谓受起所依;如诸色根,及根所居处色。心及心法所居处故。同...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五百及诸菩萨。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将来之世,当有比...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
如来之藏,不变随缘,随缘不变,随拈一法,无非法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在凡不减,在圣不增。 一心三观 一心三...
「功德宝山神咒」的解释,我们还是讲最主要的内容啊。《大集经》云,「若人诵此咒一遍,如礼大佛名经,四万五千四百...
众生各有宿世因缘,所以根器各有不同。 上根之辈,深明生死事大,不愿沉沦轮回,于是发心修行,积功累德,自化化他...问: 师父说,今生的命运只能做局部的改变,很难做整体的改变,要如何做,才能做最大限度的改变命运? 净界法师答:...这个常住,就是寺院。什么叫「侵损常住」呢?侵损常住什么东西呢?饮食,吃的东西;财物,常住的财物。所以没有出家...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位名叫生漏的修行梵志来到园中,恭敬顶礼佛足后,坐在一旁。当时,...
修行与世俗的较量 佛法是心法,起心动念都源于我们对外境的不同认识。《地藏菩萨本愿经》云: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佛说阿弥陀经》 接...
四缚
【佛学大辞典】
上篇:四橛 | 下篇:四随 |
(术语)体者达也,通也,通达事物之理而无壅塞,谓之体达。金光明玄义下曰:体是达义。得此体意。通达无壅。如风行...
卫士度
无明缘行与取缘有差别
裴佛略
自恣
异学
说戒日
分别支
三相
重增无知罪就事结堕
松广寺
执受色及无执受色
【大藏经】佛说当来变经
【大藏经】【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大藏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观一切法即空,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功德宝山神咒的功德利益

《地藏经》利益篇
如何最大限度的改变命运
侵损常住的罪最重

生漏梵志皈依佛本缘

修行与世俗的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