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之四众也。又,人、天、龙、鬼之四众也。药师经曰:“四众:苾刍、苾刍尼、邬波素迦、邬波斯迦。”盂兰盆经曰:“时目连比丘四辈弟子欢喜奉行。”同圭峰疏曰:“四辈者,僧尼士女,或云人天龙鬼。”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修得生得二种变化差别】 p0907 大毗婆沙论一百三十五卷七页云:问:修得生得、二种变化、云何差别?答:所化...【不可破坏】 p0329 瑜伽七十卷十一页云:由二因缘,不可破坏。一、见不可坏故。二、有窣堵波故。...惑障、业障、报障、见障。惑障就是贪嗔痴慢疑等之思惑;业障就是身口意三业所构成之恶业;报障就是三恶趣所受之苦报...又作入众五心。指比丘参与大众时,应当遵守的五个法则。据四分僧羯磨所举,即: 一、修慈愍物,于大众中应修慈...《梵网经》,上下两卷,唐代《开元录》以后写本题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品第十(参照唐玄逸《开元释教广品历章》...(一)(668~760)唐代禅僧,荷泽宗之祖。襄阳(湖北襄阳)人,俗姓高。幼学五经、老庄、诸史,后投国昌寺颢元出家。...制衣和听衣。制衣是佛制定比丘一定要穿著的衣,如比丘的三衣和比丘尼的五衣是;听衣是佛特许听便蓄存的衣,如常衣是...大乘经典的结集,这有数说。 1、依菩萨处胎经里说,佛灭后七日,大迦叶召集五百阿罗汉,令彼等请十方佛世界诸阿...(1043~1121)宋代僧。洛阳登封人,俗姓孔。号本然。自幼习儒,二十七岁时,阅法华经,乃志求佛道,从汝州龙门山宝...【一切有情皆依行住】 p0014 集异门论一卷七页云:一切有情依行住者:何等是行,而言有情皆依行住?如世尊说:...亦名:尼众别行篇 子题:阿摩尼 资持记释云:“释尼众篇。题中,上二字,通收三位。别行,如前(沙弥别行篇)释。注...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毗尼日用切要...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
我们一般净土宗的人,因为平常把佛号念得很多感应,就得少为足,所以一直活在平时的念佛,这叫作离苦得乐的念想。净...问: 现在全国有很多居士在念佛求往生,为什么真正能往生的却寥寥无几呢?其根本的原因在哪里? 大安法师答: 首先...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与周福渊女士书》虽是给周福渊居士的回信,实则是对我们末世所有女子的谆谆教诲,实为无上法宝。...
【复次。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能尽形寿离不与取。即是施与一切众生无惊无怖。无有热恼。亦无扰动。于自所得如法财...有一个人名叫伊利沙,富有万贯家财。但他生性吝啬,从不给别人布施任何东西,对自己的日常消费也十分刻薄,吃得是粗...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一个体会,在我们青少年的时候,追求事业、追求五欲六尘,我们是很少想到父母的。所以我们在这...
看到他人不好,实际上是自己的心不清净。就像一块脏兮兮的镜子,上面污点斑斑,显出来的东西肯定是面目全非。同样,...感情问题,从佛法立场来看,势必从生命现象的角度分析;因为感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譬如中国人讲的五伦,就是...
四辈
【佛学大辞典】
上篇:四摩 | 下篇:四辈经 |
天人将要死时,即出现五种的小衰相,或五种大衰相。...
修得生得二种变化差别
不可破坏
四障
比丘入众五法
梵网经
神会
二衣
大乘结集
清觉
一切有情皆依行住
行事钞尼众别行篇第二十九
【大藏经】大智度论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经】佛遗教经

把离苦得乐的念想提升为往生净土的念想
真正能往生的人为何寥寥无几

《印光大师与周福渊女士书》学习感言

如果不犯这个戒,财宝则永远没有短缺
吝啬鬼伊利沙
大安法师: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