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小乘俱舍成实于总相念住之后位,大乘法相宗于十回向之满位,生四种之善根。此乃小乘七方便中之后四方便,大乘法相宗五位中之第二加行位也。是正为见道之修行,故名加行。俱舍,成实,法相三宗,其行相各异。梵Kuśala-mūla。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身语意三业】 p0678 成唯识论一卷十四页云:世尊经中说有三业。拨身语业。岂不违经?不拨为无,但言非色。能...(术语)谓世间浅近之事相,皆有深妙之道理也。犹言即事而真。密家之事相门,盛谈此旨。...子题:对心明止持、止持对心以明、就治行明止持、止持就治行以明、就业明持犯相、身止持、身作持、口止持、口作持、...(术语)净土门所立。往生极乐之正行有五种。对于杂行,故曰正行:一、读诵正行,专赞诵净土之三部经。二、观察正行...【六种守护法】 p0305 大毗婆沙论四卷十三页云:复次犹如六种守护法故。谓三十三天、惧阿素洛,安布六军而自守护。...(术语)究法界理性之智也。涅槃经四十曰:一切诸法皆是虚假。随其灭处,是名为实,是名实相,是名法界,名毕竟智。...(植物)Śami,又作赊弥,奢弭。木名。译曰枸杞,合部金光明经六曰:奢弥(枸杞)草。不空罥索陀罗尼经上曰:赊弥...(菩萨)梵名何耶揭梨婆Hayagriva,胎藏界观音院之一尊,六观音之一。以配止观所说六观音之师子无畏观音,为畜生道...【内想】 p0365 集异门论十一卷六页云:云何内想?答:若想、在此相续,已得不失;是名内想。...【王英勇具足】 p0379 瑜伽六十一卷十一页云:云何名王英勇具足?谓有国王、计策无惰,武略圆满。未降伏者、而降伏...(术语)新译之同类因,旧译云习因。新译之等流果,旧译曰习果。智度论谓之习因习果。习者习续之义。习续前念之善而...(龙藏本)...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教徒常常发愿,一般人则常常发誓,那么发愿与发誓的意思到底相不相同? 誓和愿都是一种希望、一种承诺,譬如说青...
学佛应该从培养福报开始,如果没有福报,不仅智慧开发不了,更重要的是,障碍很多。很多人没有学佛,一切都好,学佛...
我们讲念佛、念法、念僧,我们是念自、念私、念怨。念就是思维,无论昼夜都常常思维,思维什么呢?就是要观察善法,...一、念佛对治业障: 平时多用念佛的名号、智慧、功德,想佛的庄严身像,达到入定安息的境界,消除业障。 二、观心法...
问: 惭愧弟子学佛好几年了,一直持诵《无量寿经》,可出离心不切,佛号提不起来,麻烦法师指导,感恩。 宏海法师答...
玄奘法师辞别烽火台的守将,一个人走向莫贺延碛,长八百多里,古时候叫做沙河,上无飞鸟,下无走兽,更看不见一点水...
问: 弟子曾向你求教山西某法师歪讲《法华经》并为弟子授记分证即佛一事。你给弟子做了详细的解答,解除了弟子心中...
《佛藏经》上说,出了家的人,应该一心用功办道,随顺佛陀的教法去修行,不要挂虑衣食资具的来处。只要我们一心向道...
四善根
【佛学大辞典】
上篇:四恶比丘 | 下篇:俱舍四善根 |
【十清净相】 p0111 佛地经论四卷十页云:复次如是已说法界诸相甚深,业用甚深,处所甚深,相甚深者:谓离十种不清...
身语意三业
当相即道
持犯成就处所
五正行
六种守护法
毕竟智
奢弥
马头观音
内想
王英勇具足
习因习果
【大藏经】【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大藏经】唯识三十论颂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发愿与发誓

如果没有福报,修行路上障碍就会很多

修六念法门,把念头安住于正见
佛疗六法

出离心不切,佛号提不起来怎么办

玄奘法师靠什么走出了莫贺延碛

自己要建立一个正知正见的防御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