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异门论十一卷六页云:云何内想?答:若想、在此相续,已得不失;是名内想。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Shedachenglun 佛教大乘瑜伽行派的基本论书。简称《摄论》。印度无著撰。梵文原本已佚。中国先后有三种汉译:即...(术语)Srota-āpauna,具称须陀般那,窣路多阿半那,窣路陀阿钵囊。旧译入流,至流,逆流,沟港等。新译预流。声...(杂语)用于袈娑 纽之结法也。以纽作绾结,使其两端入于中心一处,故名同心结。...(人名)佛祖历代通载二十六曰:沙门赞宁,随钱王归朝(指宋太祖时),姓高氏,其先渤海人。唐天祐中,生于吴兴之德...(术语)小乘教中一切有部宗所立。三世实有谓时间的诸法体性实在也。法体恒有谓空间的诸法体性实有也。所见事物之生...谓开曼荼罗坛,行传法灌顶。而自开道场,授弟子灌顶之师,称为开坛阿阇梨、开坛者。 p5313...(杂语)谓堂塔寺舍等初建立也。...梵语 trīni tathāgatasyāraksyāni,巴利语 tīni tathāgatassārakkheyyāni。即:身不护、语不护、意不护。意...又作优婆离,华译近取,或近执,是佛十大弟子之一,以持律第一著称。...不相离色,有其三种: 一、一处不相离 谓诸大种及造色同住一处,能造所造,更互相望。大小量等,互相涉入,不...(名数)为一切宝代表之五种宝物也。宝为表最尊无上之意者,故灌顶之时,以二十种入于五瓶中此特用其主者而处办之。...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来诸众生故。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即说咒曰。 南谟飒...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十善业道经...
舍利弗尊者本来是认为三乘法门各走其道,彼此不能相通,所以自己选择的声闻道就觉得非常的吃亏,失于如来无量知见。...修行最初的层次是礼拜、忏悔,以求得心灵的寄托和安定。佛殿、佛像的庄严与肃穆,能令我们肃然起敬,心自然不会胡思...
唐代的懒瓒禅师,长年居住在山洞里,有一次,他写了一首诗表达自己的心境:世事悠悠,不如山丘,卧藤萝下,块石枕头...说到土豆的功效,很多女性会说土豆美容,用土豆片敷眼周,可去黑眼圈还能淡化斑点。的确土豆是纯天然的美容食材,但...导语 寺院本来就是学校,是宣扬人生真理的学校,而且是面对整个社会的大学校。本文作者永信法师认为作为僧人,切不...
(一) 【原文】 楚中有一生员,心迹正直,值冥府缺第七殿,上帝命暂主之。每隔数日,则入冥理事,但正坐简阅文簿,...
《法华经》讲,为什么佛要示现涅槃?佛可以长久住世,但是为什么不长久住世?如果长久住世,众生看到佛常常在这里,...有对夫妻开了一家糕饼店,因为生活忙碌又欠缺涵养,两人经常稍不顺意就发脾气,每天过著吵架、打架的忙乱日子。左右...
内想
【法相辞典】
【内想】 p0365
上篇:内受 | 下篇:内行 |
日本真言宗行传法、结缘、瑜祇等灌顶时,由阿阇梨授予行者之印契与真言。其中,传法灌顶之印一般多用无所不至印及五...
摄大乘论(Mahayana-samuparigraha-sastra)
须陀洹
同心结
赞宁
三世实有法体恒有
开坛
草创
三不护
优波离
不相离色
五宝
【大藏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唯识三十论颂
【大藏经】【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怎么才称得上「真佛子」
圣严法师《课诵与拜佛》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无分别心才是道
土豆的营养和药用功效
释永信:僧人不要靠神秘来维持佛教形象

蕅益大师《见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