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慈恩大师,以四部经为净土之本经除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之外,复加鼓音声陀罗尼经,故曰四部经。见净土源流章。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经名)算数目犍连,梵志名。此梵志以法为喻,问佛法中次第,佛答之。摄于中阿含二十五。巴Gaṇakamo-ggallāna。...佛学大辞典曰:教观者教相与观心也。教相者,释一代之教法,由自己之宗义,而分别判断也。观心者,观念自宗所立之真...(术语)佛之劣应身三十二相,对于胜应身尊特之相而言。含藏尘垢之义也。法华经信解品曰:即脱璎珞细软上服严饰之具...子题:比丘毗尼、比丘尼毗尼、二部毗尼、罪毗尼、惑毗尼、有愿毗尼、无愿毗尼、时处毗尼、一切处毗尼、八缘起生罪、...(杂名)布帛名。第一布。谓大细布也。义楚六帖二十二曰:宝林传云:唐言第一布,纺木绵华心为之,即达磨所传之衣七...(名数)此八大地狱,各有十六副地狱,一大地狱之四门,各有煻煨增与尸粪增与锋刃增与烈河增之四处,合为十六处。八...(术语)惑者所得之法也,身者能得之体也,令此所得之法,得于能得之身有一种之实法,名之为惑得,犹如以绳系物于身...(416~482)南齐僧。敦煌人,俗姓索。十三岁出家,住于凉州公府寺,依法香修学,致力律学,博涉经论。元嘉末年,至...又名凡圣不二,即凡夫和圣人的体性平等,毫无差别的意思。...【五根出离与彼五种顺出离界展转相摄】 p0293 瑜伽十一卷十一页云:复次此五根出离,无相为后,与彼五种顺出离界,...谓一度入于无余涅槃界之二乘人再度发大菩提心而回向大乘。此为天台、华严等法性宗所说,唯识等法相宗之主张则异于此...楞严咒注音版...楞严经五十阴魔章...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 本源自性天真佛。五...
你只要对六字洪名系念不止,一定会生到阿弥陀佛的净土,一得往生,就能改变我们身心的一切恶,我们阿赖耶识的三恶道...
道学人,往参老人于曹溪,特为发明金刚般若宗旨。 以吾人修行,不仗般若根本智,生死难出。然此般若,非向外别求,...
佛陀建立僧团的目的,也就是续佛慧命,领众修行,传承佛法,令正法久住。所以,僧团应该要自觉地承担这份应尽的本分...
既得一心不乱,始知莲华行树,种种庄严,并非心外。何必耳听金言,方是弥陀说法。娑婆印坏,始名净土文成者哉。然则...
学佛第一要知见正,我们学佛为的什么?先把目标订正,然后再计划怎样下手,学些什么,怎么来修行,庶几能证得个预期...
在家闲居,当以净土法门,为双亲认真讲说,俾生正信以得往生,则功德大矣。 虽读大乘经典,仍以念佛为正行。倘一心...有一天,波斯匿王前往佛陀所在的精舍,顶礼佛陀之后向佛说道:世尊啊!有一位长者名叫摩诃南,家里非常有钱,几乎可...「关怀」与「包容」很类似,但两者之间仍有很大的不同。「关怀」是指单向对别人付出关心,不一定能够包容;如果能进...
四部经
【佛学大辞典】
上篇:四部众 | 下篇:四部僧 |
乃观无量寿经所说十六观法之第七观。又作华座想。即观想阿弥陀佛莲华座之庄严相。观无量寿经(大一二·三四二下);...
算数目犍连经
教观
藏尘
毗尼九义
屈眴
十六游增地狱
惑得
法颖
凡圣一如
五根出离与彼五种顺出离界展转相摄
无余还生
【大藏经】楞严咒注音版
【大藏经】【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大藏经】永嘉证道歌

对六字洪名系念不止,一定能生弥陀净土

要出生死,必以此为第一义

把自己料理好了,才能够有悲心去度众生

理一心不乱 西方即在目前

【推荐】学佛第一要知见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