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因明三十三过因之十四过中,使立者之宗法相违反成之四种邪因也。是于因明最为难解者。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清代曹洞宗僧。浙江余姚人,俗姓潘。字山庾,世称山庾弘能。年三十三,读高峰和尚语录而出家,首先参礼瑞光彻命,又...【乌仗那国】 p0945 西域记三卷一页云:从鸟铎迦汉荼城北、逾山涉川,行六百余里,至乌仗那国。乌仗那国、周五...(术语)观自在菩萨之三昧也,即是普眼三昧。入此三昧时,即能于念念之中以普眼遍观,具足明了,故名普观三昧。见大...(术语)华为空中之花,翳为视物不能明之目,依翳目而见空华,空华必由翳目。圆觉经曰:譬如幻翳,妄见空华,(中略...(术语)真言上下所增加之紧要语句也。随于法,各有差别。...【大乘七大性】 p0243 显扬八卷十五页云:大乘性者:谓菩萨乘与七大性相应故;说名大乘。云何为七?一、法大性。谓...(仪式)示三业之敬意而为三拜也。西天无此法。释氏要览中曰:俗中两拜者,盖法阴阳也,今释氏以三拜者盖表三业归敬...凡二卷。唐代定宾着。又称四分比丘戒本疏、四分戒本疏、戒疏。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册。为注释四分律比丘戒本之书。定宾...(杂名)Bodhimaṇḍa,佛成就菩提之道场也。在摩竭陀国尼连禅河边,菩提树下之金刚座是也。释尊于此成道,故谓之菩...声闻乘补特伽罗者,谓住声闻法性若定不定性是钝根,自求解脱发弘正愿,修厌离贪解脱意乐,以声闻藏为所缘境,精进修...(一)禅林用语。原谓无法吹鸣的无孔之笛;于禅林中转指禅宗悟境无法以心思或言语来表达,犹如无法吹鸣之无孔笛。嘉泰...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六祖大师法宝坛经...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圣八关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当...
你得至心念地藏菩萨,把自己的心跟地藏菩萨的心转成一致,你就是地藏菩萨,才能达到这种殊妙的境界。 为名闻、为利...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佛,正觉世间也。菩萨,缘觉,声闻,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有情世间也。亦名...
初明性。 序文 灵明洞彻,湛寂常恒,非浊非清,无背无向。大哉真体,不可得而思议者,其唯自性欤。 莲祖此段文句,...
唐代有一位怀玉禅师,他就是念《阿弥陀经》念了30万遍,每天念佛号5万遍。他是夜不倒单念佛。你看古人这种修行哪,...
因为贪心得不到满足,所以心里不满意、嫉妒、嗔恨、怨恨,贪心得不到满足了反而为嗔。所以嗔也是贪心的另一种表现形...记者: 我们这些众生是迷惑颠倒、无明障重、有很多的邪知邪见。您认为在当今社会中,作为法师应该怎样去引导当代年...○本段为《临终备览》之纲领和重点,没时间阅览长篇大论者,读此《临终切要》,既可省时,亦可大大获其临终助念之益...
修行之方,亦有节次(程序、次序),如僧家功课之法,不必拘套,但以念佛为主。每日早起礼佛,即诵《弥陀经》一卷,...
四相违
【佛学大辞典】
上篇:智境四相 | 下篇:四枯 |
(堂塔)密教所说。五轮为地水火风空之五大,大日如来之三昧耶形也。五大之形,如次第为方、圆、三角、半月、团形。...
弘能
乌仗那国
普观三昧
华翳
增加句
大乘七大性
三拜
四分律戒本疏
菩提道场
声闻乘补特伽罗
无孔笛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藏经】佛说八关斋经

心力跟地藏菩萨妙定相合,所求之愿都能满足

心作心是之义

心外无法,全佛即心,弥陀即我心,我心即极乐

【推荐】十劫的善根才换来今生往生的资粮

这个嗔恨心的破坏力,危害性最严重
大安法师:述而不作话念佛
慧律法师《临终切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