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又云化制。通道俗之人,使泛知因果道理,邪正差别之教法,谓之化教,特明佛弟子当守之戒行,谓之行教。又曰制教。律宗之人,以此二教判一代教也。行事钞上一曰:“显理之教,乃有多途,而可以情求,大分为二:一谓化教,此则通道俗。但泛明因果,识达邪正。(中略)二谓行教,唯局内众。定其取舍,立其纲维,显于持犯,决于疑滞。”同资持记上一之二曰:“一代时教,总归化行,开其信解,用舍任缘,故名化教。制其修奉,违反有过,名为行教。”戒疏一上曰:“今以化行二教,用分诸藏,何名化教?如阿含等中开演化导令识邪正因果业性界系诸法,言无所壅,义通道俗,意在静倒,离着为先。教本化人令开慧解,本非对过而立斯教。言行教者,起必由过,随过制约,言唯持犯,事通止作。故教所设非为静倒,但随行科。戒律一宗,局斯教矣。”大乘义章一曰:“化教所说,名修多罗。行教所说,名曰毗尼。泛说事理因果是非,是化教也。辨彰行仪,是行教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名数)一,息灾为初夜,此有二由:一,火吽轨曰:初夜名入定时,终日作业入夜息故,与息灾法相应。息灾法亦名寂静...(术语)于水得自在之禅定也。若具此定,则得使身之内外为水。犹如具火定得使依正尽为火。...梵语 paramānu。又作极微尘、极细尘。旧译邻虚。物质(色法)分析至极小不可分之单位,称极微。依俱舍论卷十二谓,...【根取境时为至不至】 p0923 俱舍论二卷十七页云:若此宗说,眼见耳闻乃至意了;彼所取境、根正取时,为至不至...(术语)十二合掌之一。大日经疏十三曰:以二地指二空指相着,余指稍令开散,名仆拏合掌。此名初割之莲也。梵Pūṇ...(名数)一,四念处。二,八背舍。三,九次第定。四,师子奋迅三昧。五,超越三昧。...性空教、相空教、唯识圆教。...(衣服)三衣中安陀会之异名。安陀会衣为五条。袈裟之最下者,惟独居院内或行道时着用之,故名为院内道行衣,入聚落...【十三住差别】 p0119 瑜伽四十七卷十五页云:又诸菩萨,种姓住中,于余十一诸菩萨住,及如来住,唯有因转,摄受彼...【善巧所缘】 p1141 瑜伽二十七卷十四页云:云何名为善巧所缘?谓此所缘、略有五种。一、蕴善巧。二、界善巧。三、...(书名)发智论与六足论也,萨婆多宗之根本论有七论,其中发智论最该博,故谓之身论。他六论名为足论。...(印光大师校印本)...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制置盐矾兼发运副使上护军赐紫金鱼袋蒋之奇撰 之奇尝苦《楞伽经...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僧肇法师所作《宗本》《物不迁》等四论。但末代弘经,允属四依...我们大家活在这个世上,天天有人生,天天有人死。长寿者一百多岁,短寿者十几年,还有的生下来就死了。人的一生一世...
又《业疏》云:若不持戒,得财施者,多贪不净,以利求利,恶求多求,故使来世受不净果,如牛羊猪狗衣食粗恶。若持戒...
罗明山是四川省绵竹县有名的老中医,他在114岁时仍然身体健康,不但能为人诊病疗疾,还能著书为文。可见,这位百岁...
每个人都希望受到欢迎、赞叹、恭敬、拥护、护持,但这得要有福报智慧,且多与众生结善缘。一般人见了毒蛇、尸体皆会...
昨天有位居士问我:人是不是活在欲望之中,靠着欲望来支持生命?他说:因为看到父亲退休后,整天没事干,无精打采像...
长假早已悄然结束,短暂的闲暇,似乎打乱了往常的生活规律,当我们再度面对紧张的工作学习时,精神涣散,疲惫焦虑随...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入《净行品》偈颂第六部分乞食道行的学习。这部分内容讲的是,菩萨在乞食途中是如何发愿的,包...
我想我们净土宗的目标在往生净土,你最好能够抓住一些重点。就是有些东西在临终的时候会让你起颠倒的,有些东西会在...
化行
【佛学大辞典】
上篇:化地部 | 下篇:化色 |
指耶舍长者子朋党五十人、优楼频螺迦叶师徒五百人、那提迦叶师徒二百五十人、伽耶迦叶师徒二百五十人、舍利弗师徒一...
四种起首时
水定
极微
根取境时为至不至
仆拏
五种禅
南山三教
院内道行杂作衣
十三住差别
善巧所缘
发智六足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大藏经】肇论
人生之意义

不持戒只修善,容易招感不清净果

百岁老中医的养生观

身上有福慧的香气,人家自然会靠近你

人的生命动力是否都来自于欲望

如何克服节后综合症

锡杖功用与功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