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小乘俱舍以心与识为同体异名。大乘唯识以之为别体。有一识乃至无量之差别。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一)谓除去一分之无明,即证得一分之真如。 (二)指初地以上乃至九地菩萨之觉智。与“究竟觉”相对。为大乘起信论所...指一念即万年,万年即一念。乃表示舍离长短等相对概念之绝对语句。义同“一即一切”。谓在一念心中收摄万年之岁月而...一、太子虽小,当为国王,故不可轻。 二、蛇子虽小,毒能杀人,故不可轻。 三、小火虽微,能烧山野,故不可...亦名:受欲是非篇 子题:欲、欲法有三、与欲、受欲、说欲 行事钞·受欲是非篇:“受欲是非篇第四。(一,叙意标章)...【缘义作意】 p1301 瑜伽十一卷十五页云:缘义作意者:谓思修所成慧相应作意。...又作次第断。小乘声闻之人,为证得阿罗汉果,而顺序经四向四果之阶位,称为次第证。反之,未经四向之阶位,超越初果...(杂语)谓人死后四十九日间,以修七七之斋会也。...一切诸法,心为之王。心有多名,义异体一,故宜得解,如心、意、识三者是也。 一、心 心之义云何,如论中言,...如来离一切之虚伪,叫做至真。...(术语)金刚界九会曼荼罗之一。示诸尊以宝冠华鬘等供养本师大日如来之相。四曼中羯磨曼荼罗也。有五佛,四波罗蜜,...八论名曰心王,唯缘境之总相。五十一心所,亦缘别相。言相应者,时、依、缘、事,四义俱故,说名相应。 一、...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劝发菩提心文...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土法门单刀直入、直指众生以念佛心入佛知见。信愿持名,乘托阿弥...
问: 为何忏公师父常常在佛七法会的时候,鼓励大家要证得一心不乱,并说:假若未得一心不乱,临终的时候是否会往生...
古往今来多少出家的人,他们对父母的那种孝,那是刻骨铭心哪。唐代有一个子邻法师,由于他出家三年,他的母亲去世了...
我们经过无量的生死轮回,内心累积很多问题,要在一生当中面对无始的妄想,处理生生世世留下的生死业力,要做的第一...问: 如何修学念佛法门才不至于走弯路? 大安法师答: 首先我们要了解念佛法门对我们的重要性,尤其对于末法的五浊...上广下钦老和尚有一句开示,很耐得我们去体会。他说:做得要死,又被人嫌,就叫做六度总修(台语)。意思是你若卖命...
时间过得真快,记得我还在当小沙弥的时候,看到年纪上了五十、六十岁的人,心里总会想:「这些老人家好可怜,他们再...
杨杰,字次公,安徽无为人,自号无为子。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官职太常(掌管礼乐郊庙社稷之事)。最初时喜好禅宗,追...
金光明沙 金光明沙系根据密部,持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所加持之土沙。目的即在利益亡者。透过咒力、愿力及心力三...
心识
【佛学大辞典】
上篇:心证 | 下篇:心愿 |
禅林用语。真鍮外形似金而全无金之成份,故不可混同或取代金之价值。在丛林中,每用以譬喻愚智、邪正之不可混同及无...
随分觉
一念万年
四不可轻
行事钞受欲是非篇第四
缘义作意
次第证
忌中
心意识
至真
供养会
王所相应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大藏经】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一心不乱须到什么程度才能够往生

出家人对父母的孝

把真如本性的家建立起来
如何修学念佛法门才不至于走弯路
【推荐】道证法师:六度总修?六度总休?

时空与生命的超越

归心净土的杨杰居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