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心与佛相印证也。释皎然诗曰:“花空觉性了,月尽知心证。”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谓随能力、资质之限度而行。八十华严经卷三十四(大一○·一八三上):“余波罗蜜非不修行,但随力随分。”[圆觉经...乃“多念灭罪”之对称。谓由信心之一念,或由一声至诚之称名,即能消灭烦恼罪障。 p51...一、生生不可说,藏教说能生之因缘,所生之诸法,俱为实有,故云生生; 二、生不生不可说,通教说能生所生之当...亦名:受戒缘集篇 子题:受戒超凡鄙之秽流、受戒入圣众之宝位、受戒、受具戒通五种、五种受具、戒分四位、羯磨受戒...【缘无识】 p1300 瑜伽五十二卷二页云:复有广大言论道理,由此证知有缘无识。谓如世尊微妙言说,若内、若外、及二...巴利语 sapadānacārin。为十二头陀行之一。即不择贫富,依序托钵而乞食。修行者藉此行,可培养平等心,以消除烦恼...(术语)于丧中或命日慎其心身曰忌。...蕴等三科开合不同,实乃相摄。 一、五蕴中色蕴之五根五境,即十二处中之十处,十八界中之十界。 二、五蕴中...至极的道理。宗镜录说:还丹一粒,点铁为金;至理一言,转凡成圣。...(经名)一卷,唐不空译。说地天水天等十二天之供养法者。...心所俱起者: 一、五法五俱起 谓于遍行中,有随一起,余四亦必俱起也。 二、九法必六俱 谓于别境五不定四...地藏十轮经...佛说疗痔病经...梵网经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穷于玄原之境、万行起于深信之宅。是以天竺法师鸠摩罗什,诵持此品以为心首。...
在慧远大师身上,无论是他的知见,还是他的修行实践,都体现着感应道交的特点。 例如,慧远大师把阿育王造的文殊金...
回想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从小到大几乎都生活在顺境之中:自小受父母宠爱;考上国家重点大学;分配到大型国有企业工...
(一)凡圣同居土: 娑婆世界虽属秽土,亦有佛菩萨二乘圣人同生其间。然凡圣所见之境,与所受用,天渊悬殊。西方约...布施的障碍,按照《瑜伽师地论摄抉择分》所说,略有四种:一、未串习;二、匮乏;三、耽著;四、未见大果。 第一障...
过去,佛为众人说频婆娑罗王因听闻佛说法即得法眼净之宿缘,听闻此,众人心中对优楼频螺迦叶受化的因缘有所疑问,心...在平常的意识形态中,每个人都幻想着以为自己是很巨大,很少有人觉得自己很渺小。特别是趾高气扬的年轻人,那些自以...
原文: 念佛一事,所求皆得。为现在椿萱求福寿,为过去祖祢求超升,均无不可。 然须至诚之极,方有感应。若泛泛悠悠...1.六因 六因是:能作因、俱有因、同类因、相应因、遍行因、异熟因。 (1)能作因: 在有为法生起时,不障碍他生起...
心证
【佛学大辞典】
上篇:心镜 | 下篇:心识 |
(801~879)日本真言宗僧。空海之弟。早年随侍空海,研习密教。后奉空海之命,掌管弘福寺、东寺之经藏。历任东大寺...
随分
一念灭罪
四不可说
行事钞受戒缘集篇第八
缘无识
次第乞食
忌
蕴等三科相摄
至理
供养十二大威德天报恩品
心所俱起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大藏经】梵网经

净土法门的本质特点——感应道交

【推荐】爱女的离世,让我扔掉「铁饭碗」,捧起「金饭碗」

极乐世界的四种国土
布施的四种障碍

迦叶三兄弟受化之宿缘
圣严法师《地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