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1~879)日本真言宗僧。空海之弟。早年随侍空海,研习密教。后奉空海之命,掌管弘福寺、东寺之经藏。历任东大寺别当、东寺长者。曾为藤原良房创建贞观寺,又获清和天皇之皈依,于宫廷中备受尊重。对东密草创期之建立基础,功勋至大。门人有真然、圣宝等。元庆三年寂,世寿七十九。谥号“法光大师”。 p4223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行事钞·导俗化方篇:“若入外道众,不得形訾云,邪见无惭愧,说其过恶。应誉实事云,汝等能出家,解系缚,舍于俗服...(人名)高僧传曰:衡岳寺僧明瓒禅师,性懒而食残,号懒残。李泌异之,往见。正拨火煨芋啖之,取其半授泌曰:勿多言...(术语)Vicikitsā,译曰疑。唯识述记六末曰:又如职吉蹉是治疗义,毗职吉蹉是疑义。...(687~763)唐代僧。又称过海大师、唐大和尚。乃日本律宗之始祖。广陵江阳(江苏江都)人,俗姓淳于。早岁出家学律...(杂语)禅刹古以每旬之三八日念诵,一月共有六日。今以上八中八下八为三八,一月作三日之念诵。见象器笺三。...毗纽,梵名 Visnu。又作毗瑟笯天、毗湿笯天、毗搜纽天。意译遍人天、遍净天等。乃印度教三主神之一。于吠陀神话时期...即天子魔,四魔之一。由于前世之业而感得此魔报,故谓之业。...【真见道】 指如实证得生、法二空所显的真理,与如实断除所知、烦恼二障的阶位。见道、一心见道。唯识宗所立菩萨乘...【修心及修慧】 p0903 发智论十二卷十页云:云何修心?答:若于心已离贪欲润喜渇。又无间道能尽无色贪;彼于此...(杂语)师之教也。受十善戒经曰:事实如是,当随师教。俱舍论十四曰:如是方成从师教受。...指法华经二十八品中之第二方便品、第十四安乐行品、第十六寿量品、第二十五普门品等四品,以其为法华经之主要部分,...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然世之所谓修净土者。不可以不信也。净土乃西方极乐世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漏已尽,神通明达。诸众圣其名曰:尊者阿难,...
过去,弗羯罗卫国有一位画师,名为羯那。羯那有个因缘来到石室国游历,便四处参访佛塔、寺院,并为一精舍作画,得了...佛教把口业分为四种:恶口、两舌、妄语、绮语。 恶口是骂人的坏话,以坏话骂人的种类很多,一般社会上讲的坏话,相...
问: 怎么不念本师释迦牟尼佛?念佛是念佛的什么? 大安法师答: 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千经万论中都劝我们念南无阿弥陀...
在第十二品《见闻利益品》,不只地藏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亦如是。所以观世音菩萨请求佛说地藏菩萨功德,佛就先赞扬...
《荀子》说: 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为甚。故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佛教讲的三世因果的法则,是我们佛教徒最起码要认知的道理。要相信它,要接受它,这对于我们自身修行、扬善止恶非常...
一、佛七的内涵 佛七,也称打佛七,指的是净业同修集中时间,在统一的地点,在规定的日期,洒净结界,排除干扰,集...一、五戒十善是基本 菩萨戒,以五戒为基础,什么是戒?就是要行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要达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真雅
【佛光大辞典】
上篇:真性 | 下篇:真不博金 |
基本教义 原始佛教的主要教义有四谛、缘起、五蕴以及无常、无我等。公历纪元前后,大乘佛教兴起,陆续出现一批阐...
入外道众法
懒残
毗职吉蹉
鉴真
三八日
毗纽天
天子业魔
真见道
修心及修慧
师教
四要品
【大藏经】龙舒增广净土文
【大藏经】【注音版】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把握因缘广植福田
口业的四种

为何不念本师释迦牟尼佛

把念的地藏圣号和《地藏经》供养十方诸佛,福德不可思议

话说得失真
错综复杂的业因果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