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谓人死后四十九日间,以修七七之斋会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七种修习现观次第】 p0065 显扬十六卷二十页云:云何七种?颂曰:无悔,住所缘,如实见境界,道所依无惑,纯...超一切识无边处者。谓彼尔时。于识无边处想超越等超越。故名超一切种识无边处。入无所有无所有处具足住者。云何无所...(经名)Mahāvaipulyabuddha-gaṇḍavyūha-sūtra,译曰大方广觉者杂华严饰经。即华严经之具名也。华严玄谈九曰:...(术语)略云无生忍。无生法者,远离生灭之真如实相理体也,真智安住于此理而不动,谓之无生法忍。于初地或七八九地...(术语)又云真如随缘。法性有不变随缘二义,法性之体随染缘,而生流转之因果,随净缘而起还灭之因果,是曰法性随缘...(杂语)如来以灭后之佛教有止住于北方之缘,故临灭至北方拘尸那城,于沙罗双树间北首而入涅槃。是北枕之起因也。长...在建佛寺,或作戒坛时,行一种之作法,而定其区域、界限,即其作法所限定之范围,叫做结界。...(名数)一、了义,诸大乘经中,明了说究竟真实之理者。如烦恼即菩提,悉有佛性是也。二、不了义,诸经中隐蔽实义而...【朱利草】 大论云:秦言贼。...二种之烦恼。(一)根本烦恼与随烦恼。据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五载:(一)根本烦恼,即无明惑。此根本无明之惑,能出生一切...(术语)二悭之一。谓悭惜佛法不肯教导他人也。...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礼佛大忏悔文...第一法印是诸行无常。 没有任何东西能够连续两个刹那保持不变。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孔夫子在...第六意识在受用外境时,包括了受用跟想像,也就是受用果报以及产生很多善恶的想像。 我们这一念心,可能会随顺妄想...从前,有一个人很会做生意。他知道什么样的东西是适宜于什么样的人所爱用,因此,一切杂物,一经过他的转运,很快地...
老子说过少则得,多则惑的名言。有这样一个故事,清末民初的时期,有一山西商人,生意做得很大,财产很多,可是这人...
佛言: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心即是佛。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夜睹明星而彻悟,即是洞见自心。他曾赞叹道:...
胜鬘夫人,出自佛教经典《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此经与《维摩经》同样,是大乘佛教中以在家居士为主的经典...
请看第三十一:何名念佛之人。定茂想舍准提咒而专门念佛。 前面我们知道这个定茂是专门念准提咒的,现在可能经过这...
当我们供养僧众的时候,哪怕所准备的财物极其微薄,也应选择一位具有法相的善知识当作供养的对境,而不要盲目相信那...
忌中
【佛学大辞典】
上篇:忌 | 下篇:忌日 |
佛学大辞典曰:梵语尼底,译曰愿,志求满足也。法界次第曰:自制其心,名之曰誓。志求满足,故云愿也。法窟曰:于出...
七种修习现观次第
超一切识无边处
摩诃毗佛略勃陀健拏骠诃修多罗
无生法忍
法性随缘
北枕
结界
二义
朱利草
二烦恼
法悭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三法印
净界法师:唯识学对于妄想的两种分类
金钱,用了才是自己的

「有了富贵,失去欢乐」的故事

憨山大师开悟的经历

胜鬘夫人的故事

舍咒来念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