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心为集起之义。意为思量之义。识为了别之义。唯识论于其名虽许互通,然其实体各别,如其次第配之于第八识与第七识及余六识。俱舍论以之为一体之异名,六波罗蜜经十曰:“集起说为心,思量性名意,了别义为识,是故说唯心。”唯识论五曰:“薄伽梵处处经中说心意识三种别义:集起名心,思量名意,了别名识,是三别义。如是三义虽通八识而随胜显第八名心,集诸种法起诸法故,第七名意,缘藏识等恒审思量为我等故,余六名识,于六别境粗动间断了别转故。”俱舍论四曰:“集起故名心,思量故名意,了别故名识。(中略)心意识三名,所诠义虽有异而体是一如。”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亦名:牙角针筒戒制意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波逸提)牙角针筒戒八十六。事虽是小,用功极多,无益之费,岂复过...据可洪音义卷十五之说,乌回鸠罗乃梵语平等无二之意,后引申为僧众中决断争论者之职位。十诵律卷二十(大二三·一四...指吾人身体中,漏泄不净之六门户。即:眼、耳、鼻、口、大小便道。若将耳、眼、鼻三者开立为两眼、两耳、两鼻孔,则...【显扬圣教论】 为‘十支论’中的总苞众义支。印度无著造,唐代玄奘译,凡二十卷。本论为显扬《瑜伽师地论》要义的...指存于人体内之五种气息。据金七十论卷中之说,五风乃诸根共通者。五风即:(一)波那风(梵 prāna),此风由口、鼻...(名数)仁王经上曰:色受想行识空,十二入十八界空,六大法空,四谛十二因缘空。天台之仁王经疏中,引智度论以之为...(术语)举一法则收一切法也。唐判五教章中曰:三性一际举一全收。(和本举一作随一)。清凉华严玄谈二曰:上十处共...念佛三昧的美名,因念佛即是三昧中的至宝。...(术语)梵语修多罗Sūtra之译意。又曰契经,或曰经本。(一)三藏之一。对于律及论而言。即佛所说之教法也。涅槃经...(术语)菩萨之种性有悲增智增之二种。速断烦恼而证佛果,谓之智增。不断烦恼,而永利益众生,谓之悲增。又名之为增...缘,助成之义。即谓明、空、根、境等九种之缘,生眼、耳、鼻、舌等八种之识。此系以眼、耳、鼻、舌、身五识,依第八...(龙藏本)...楞严经五十阴魔章...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有一天神殊胜光明遍照园中,来至佛所,恭敬礼拜,站立一旁,...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 我们知道须菩提尊者,他不是一般的人,他解空第一。而且《金刚经》讲到此时...
【阿难!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处。】 阿难,是修行人,若不断淫,若不断杀生,出不了三...
(问题一) 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请法师开示,念佛是念六字佛号还是四字佛号,怎样计数方便?弟子以前从没有一天念...
根据百科全书对婚姻的定义,是一男一女彼此相爱,并愿意在法律的约束和保障下,长相厮守,至死方休。这包括感情与肉...
宋朝的草庵禅师是一位禅宗的大德,同时也是弘扬净土的。在草庵禅师《念佛诀》一文中,把念佛跟念死的关系解释得非常...
不杀生是佛法中的大戒,杀罪有大有小,是不一样的。而且我们身口意三业之中,意业也是最为有力的,释迦牟尼佛在《佛...从禅的立场来解释,生命是时间加上空间的活动,在时间的过程之中移动,在空间的范围之内变化,时间加空间,觉得有个...达妄本空,知真本有。了解这个妄识心本来就是空的,知道我们这一颗真心是本来具足的。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大修行人,...
心意识
【佛学大辞典】
上篇:心想 | 下篇:心尘 |
(杂名)供佛之香之烟。贤愚经六曰:香烟如意,乘虚往至世尊顶上,相结合聚,作一烟盖。...
作骨牙角针筒戒制意
乌回鸠罗
六疮门
显扬圣教论
五风
六空
举一全收
宝王三昧
经
增悲
九缘生识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大藏经】吉祥经

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为何佛弟子把吃素看得那么重要

宏海法师:正法学堂答疑

邪淫给家庭社会带来的惨痛教训

念佛窍诀仅一个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