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止观辅行一曰:“一色一香无非中道者,中道即法界,法界即止观。”法界诸法,迄至一色一香无非为中道。故换言之,中道即法界也。而此中道法界为所缘之妙境,若就能缘之妙智言之,则为止观,盖系缘于法界,而广缘事理之诸法,是止即妙观,念与法界为一而泯亡事理之法相,是观即妙止也。此妙境妙智,一体不二,故谓之法界即止观。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一小劫】 古代印度的计时单位,《大毗婆沙论》载,人寿自十岁起,每过百年增一岁,至八万四千岁为增劫之极;又自...(术语)可感人天之果之善业为福业。可成佛果之善业为道业。以菩提心而修之诸业也。...(术语)梵语Mahā,摩诃、么贺。自体宽广之义,周遍包含之义,又多之义,胜之义,妙之义,不可思议之义。俱舍论一...【根律仪与根不律仪】 p0923 大毗婆沙论一百九十七卷六页云:问:此中根律仪、根不律仪、以何为自性?有作是说...参禅参到进退维谷处,请人代下一语,以为拨转,而得转身自在,乃至于转迷为悟。...譬喻无知凡夫但见于果,而不求其因,如犬逐于块,而不知追投之人。[北本涅槃经卷二十五] p1508...希运,福州人,幼年在本州黄檗山出家,后来因人启发,到江西去参马祖道一。那时道一已经圆寂,于是往见百丈怀海,问...亦名:治恶见不舍举法 行事钞·僧网大纲篇:“恶见不舍举者。欲实障道,说言不障。邪心决彻,名之为见;见心违理,...(Anquetil-Duperron, Abraham Hyacinthe; 1731~1805)为法国研究东方学与印度学之先驱。研学于巴黎与荷兰乌特勒支...【佛子】 p0653 佛地经论二卷十一页云:由佛教力,彼圣道生;故名佛子。如说皆从世尊口生。正法生故。有义,皆...(名数)与九曜同。执者执持之义,随逐诸曜日时而不相离也。大日经疏四曰:九执者,是执持义。...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佛说盂兰盆经...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唐代有一个叫李源的,他的父亲是东都的一位地方官做官的。当安禄山造反的时候,把他的父亲杀掉了。所以李源由于他父...
明色阴相 首先看色阴─就是一切的物质世界,包括内在的根身、外在的山河大地、草木房舍等等,都叫色阴。 体因想生 ...
原文: 所言公门修行,不专指诵经持咒念佛而已。必须尽己职分,除暴安良,并所统之士卒,一一皆以除暴安良保护人民...2009年春(4月20日),梦参老和尚结束台湾弘法之行,转往香港弘法,适逢香港西方寺举办三坛大戒,梦老应宽运法师之...《法华经》是佛教的重要经典,被佛教界称为经中之王,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经的主要内容是以大量譬喻和丰...
我们在修行,从《楞严经》的启示,我想我们要建立一个重要观念,就是无住跟生心的观念。你刚开始一定要无住。 智者...昔日,佛陀在舍卫城只树给孤独园时,对众比丘说:今日我要为你们开示善知识法及恶知识法,你们要一心谛听,善自思惟...
(佛说十重四十八轻戒)第十五条:若佛子,自佛弟子及外道人,六亲,一切善知识,应一一教受持大乘经律,应教解义理...
中道即法界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中道应本 | 下篇:中道第一义 |
菩萨名,因执持金刚杵,故又名金刚手菩萨,密宗以大日如来为初祖,此金刚萨埵为第二祖。...
一小劫
道业
大
根律仪与根不律仪
转语
犬逐块
希运(约八、九世纪间)
恶见不舍举羯磨
安克特得佩龙
佛子
九执
【大藏经】【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三生石的故事

我们的色身从何而来

在公门修行,不专指诵经持咒念佛而已
梦参老和尚在香港西方寺三坛大戒开示
《法华经》中的七种比喻

应先无所住,而后生其心
善知识法与恶知识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