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新译家谓一增一减为中劫,旧译家谓一成劫及一住劫为中劫。即当于新译之二十中劫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子题:摩摩帝 资持记释云:“前明佛判。 摩摩帝 ,是梵语,即知事人。谓不犯者,彼以好心,非入己故。谓下,示互用...(1427~1508)日本临济宗僧。长门(山口县)人,号岛阴。早岁于京都五山研习内外典,长于宋学。应仁元年(1467)奉...(一)指心。心如田圃,能纳藏善恶之种子,随缘滋生善恶之苗,故喻为田。 (二)(1936~)台湾台南人。十六岁出家于嘉...【世亲】 世亲又名天亲,梵名Vasabandhu,音译婆薮槃豆,是无著的异母弟,生卒年代约在公元三八Ο至四八Ο年间。陈...乃井喻与河喻之并称。二者皆为人身无常之譬喻。(一)井喻,又称白鼠喻,语出宾头卢突罗阇为优陀延王说法经。昔时有人...(譬喻)毒鼓与天鼓也,软语生善,譬如天鼓。苦言灭恶,比于毒鼓。又教法于我顺缘为天鼓。逆缘为毒鼓。玄义六曰:前...(名数)一世间檀,凡夫之布施或圣人作有漏心布施者。二出世间檀,圣人无漏心之布施也。见智度论十一。...一切法不是灭了之后才空,而是其自性本来就是空,叫做即空。心经说:色即是空。...(人名)宋长水子璇,依楞严经开悟,讲此经三十遍,制义疏十卷。大中祥符六年翰林学士钱公奏赐楞严大师之号。见楞严...(人名)Mahāgautami,摩诃为尊称,憍昙弥为乔多摩之女声,即佛姨母之称也。...又作小乘七十五法。小乘俱舍宗于一切法概括为七十五种,摄为五类。即:(一)色法十一种:(1)眼根(梵 caksur-indriy...净土十疑论...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印光大师校印本)...
大家进到学院来修学佛法,除了要清楚自己的方向及步骤,还要检视实践的成效,这与所谓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是没有冲突...一、慈悲为本,为善心安 慈悲是佛道之根本,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称为悲...
过去有两位菩萨,志行清净,心境寂然,无所欲求,光明磊落。他们远离人群,在山林水畔凿山壁为室,悠闲自在,以菅草...1.说柔软语,作慈悲事;行忍辱法,修大乘道。 2.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烧手患。 3.道人见欲,必当远离,...姜子牙是商朝末年人,他的始祖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地。到了姜子牙出世时,家境已经衰落了,因此姜子牙年轻的...舍卫城有一位富翁,因为过分肥胖,导致通身是病。有一天,他到精舍向佛陀求教:佛陀!我饱受肥胖臃肿的不便,不但行...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金刚经》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佛教戒律,便是依据佛性平等的原则所制订上自诸...
当我们的心静下来的时候,再回光返照此心的起心动念,前念、现念、后念,念念之间是怎样联系的?前念从何而起?后念...
中劫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中印度诸国 | 下篇:中宗 |
(传说)止观辅行一曰:如阿含云:佛升忉利以神足力制诸弟子不令知处,二王(优填王与波斯匿王)忆佛,因成大患。大...
三宝物互用犯相
桂庵玄树
心田
世亲
井河
毒天二鼓
二檀
即空
楞严大师
摩诃憍昙弥
七十五法
【大藏经】【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修行应从心性的观照下手
心中觉悟心自安

题耆罗与那赖的故事
佛教法语
大器晚成
肥胖多病的原因

杀生之业这么可怕,还可不戒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