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梵名奢摩他,Śamatha毗钵舍那Vipaśyana译言止观,定慧,寂照,明静。止者停止之义,停止于谛理不动也。此就能止而得名。又止息之义,止息妄念也。此就所观而得名。观者观达之义,观智通达,契会真如也。此就能观而得名。又贯穿之义,智慧之利用,穿凿烦恼而殄灭之也。若就所修之方便而言。则止属于空门,真如门,缘无为之真如而远离诸相也。观者属于有门,生灭门,缘有为之事相而发达智解也。若就所修之次第而言,则止在前,先伏烦恼,观在后,断烦恼,正证真如。盖止伏妄念,譬如磨镜。磨已,则镜体离诸垢(是断惑),能现万像(是证理),是即观也。若真止真观必为不二,以法性寂然是止,法性常照是观也。然则真观必寂然,故观即止,真止必明净,故止即观也。注维摩经曰:“什曰:始观等系心一处名为止。静极则明,明即慧为观也。”同五曰:“肇曰:系心于缘谓之止,分别深达谓之观。”止观三曰:“息义者,诸恶觉观,妄念思想,寂然休息。(中略)是就所破得名是止。息义停义者,缘心谛理,系念现前,停止不动。(中略)此就能止得名,即是停止义。观穿义者,智慧利用,穿灭烦恼。(中略)此就所破得名,立观穿观也。观达义者,观智通达,契会真如。(中略)是就能观得名,立观达观。”同一曰:“法性寂然名止,寂而常照名观。”又曰:“无明即明,不复流动,故名为止。朗然大净,呼之为观。”同二曰: “观如灯,止如密室。”起信论曰:“止谓止一切境界相,随顺奢摩他观义故,观谓分别因缘生灭相,随顺毗钵舍那观义故。”同义记下末曰:“奢摩他此翻云止,但就方便存此方语约正止存梵言也。毗钵舍那亦如是也。以双现前时正名止观故。”止观辅行一曰:“中道即法界,法界即止观。止观不二,境智冥一。”小止观曰:“若夫泥洹之法,入乃多途。论其急要,不出止观二法。所以然者,止乃伏结之初门,观是断结之正要,止则爱养心识之善资。观则策发神解之妙术,止是禅定胜因。观是智慧之由藉,若人成就定慧二法。斯乃自利利人法皆具足。”止观一曰:“止观明静,前代未闻。”同辅行曰:“止观静,观体明也。”又曰:“此之止观,天台智者说己心中所行法门。”大乘义章十曰:“止者外国名奢摩他,此翻名止,守心住缘,离于散动故为止。止心不乱,故复名定。观者外国名毗婆舍那,此翻名观。于法推求简择名观,观达称慧。”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行有二种业】 p0609 杂集论四卷十页云:行有二种业。一、令诸有情于诸趣中种种差别,二、与识作缘。令诸有情...(术语)对于开经而言。谓说本经后,以此为结撮而演之经。如法华之结经为观普贤经是也。...亦名:二师行德 行事钞·师资相摄篇:“律中二师行德三种:一、简年十岁已上,二、须具智慧,三、能勤教授弟子。有...(菩萨)台家所立六观音之一。千手观音之异名。又,观音之总名。...【凡愚】 p0227 成唯识论三卷十三页云:凡卽无性。愚卽趣寂。...(界名)别名众合地狱,八大地狱之第三。狱中有大石山压碎罪人之身者。...(术语)梵语摩怛刺多Mātratā,此译曰唯。梵语毗若底Vijapti,此译为识。梵语倒置之为识唯,通常为Vijānamatrav...(术语)速疾容易之义。无量寿经下曰:便旋至竟年终寿尽。...【不系法】 p0321 品类足论六卷七页云:不系法云何?谓一切无漏法。...【五蕴与四谛相摄】 p0283 瑜伽五十五卷十三页云:复次如是五蕴,几谛所摄?又此诸谛,几蕴所摄?当知三谛、五蕴、...(术语)梵语修多罗Sūtra(常翻为经),含有五义,此其中之第三义。修多罗中之文义不尽,如石泉之流注也。法华玄义...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有摩诃比丘僧万二千人,皆净洁一种类,皆阿罗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
成就三不 (不迷、不取、不动) 成就三不,你不是安住就没事的,五阴身心它可不会放过我们的,因为过去我们跟它打成...
一般来说普通大众对佛门中的求生西方、或求往生,就以为是跟影视剧里边说的送你上西天,就该一命呜呼了!反正是说你...
文殊菩萨问佛:佛涅槃以后,众生用什么来做福田?佛答:汝等须知,我涅槃后供我身像,与现供我之功德福田无别。这也...
乌刍瑟摩于如来前,合掌顶礼佛之双足,而白佛言:我常先忆久远劫前,性多贪欲。 这讲到他过去的一个因缘。乌刍瑟摩...凡是修念佛法门的,一定要以决志求生净土为根本。念佛不能去求得开悟、得神通、得人天福报,甚至到阴间多块元宝,这...
在这世缘当中、在生老病死苦当中,特别在病的当中,那病严重的时候、痛苦要厉害的时候,你早把佛忘了,光顾痛去了。...一日,目连尊者因弟子生病,于是上忉利天询问神医耆婆医治的方法。当时正好遇到天人们入欢喜园,目连尊者只好先站在...
佛于往劫,发大誓愿,摄受众生,如母忆子。众生果能如子忆母,志诚念佛,则感应道交,即蒙摄受。力修定慧者,固得往...
止观
【佛学大辞典】
上篇:止持作犯 | 下篇:三种止观 |
【健陀俱胝】 义净云:西方名佛堂,为健陀俱胝。此云香室。...
行有二种业
结经
和尚阇梨二师行德
大悲观音
凡愚
堆压地狱
唯识
便旋
不系法
五蕴与四谛相摄
涌泉
【大藏经】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大藏经】佛说十善业道经
【大藏经】佛说阿弥陀经

坚持真如,妄想自然消失

极乐世界可以活着去吗

【推荐】只要心里有佛,佛都会来护佑你

经常生起淫欲的烦恼,会有什么过失
修念佛法门以决志求生净土为根本

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这样发愿
贪图享乐为障道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