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喻)眼耳等六根譬以六窗,心识譬以一猕猴。是一识外道之邪计也。行事钞下四曰:“一识外道,如一室六扃,猕猴遍历,根亦如是,一识通游。”然通大小乘有六识体一体别之论,小乘之有部宗,取体别,成实宗取体一,大乘之法相宗以体别为正义。六窗一猿,为体一家之譬也。成实论一心品曰:“又杂藏中比丘言,五门窟中猕猴动发,猕猴且住,勿谓如本,故知一心。”大乘义章三未曰:“有人宣说,六识之心,随根虽别,体性是一,往来彼此,如一猿猴六窗俱现,心识如是,六根中现,非有六心。”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三昧耶者,要誓之义,即“戒”义、不可违越之义。指入真言门五种要誓之次第。即:(一)初见三昧耶,遥于坛场之外礼拜...(术语)丛林之规则。敕修清规,禅苑清规等,皆书丛林之规则者。...梵语 daridra-purusa。为法华经七喻之一。三界生死之众生譬如无功德法财之穷子(如须菩提等声闻),佛譬如大富长者...【定业不定业】 即定业与不定业。此指善、恶之业所招感的果报,有定与不定之别。分为招感结果之定与不定、招感结果...取结者,谓见取戒禁取,取结所系故,于邪出离方便妄计执着,以妄执着邪出离方便故,广行不善不行诸善,由此能招未来...【善士静虑】 p1143 瑜伽四十三卷三页云:云何菩萨善士静虑?谓此静虑、略有五种。一者、无爱味静虑。二者、慈俱行...(术语)谓无量寿经流通分所说乃至一念之语也。释尊付属弥勒菩萨之要法也。...【如来与阿罗汉等同分异分。】 瑜伽八十七卷二十二页云:复次略由四相,当知如来与慧解脱阿罗汉等,同分异分。...【二种识火所依】 p0035 瑜伽九十六卷二十四页云:有二识火炽然所依。一、微细爱,二、麁名色。欲色二界,爱所...(杂语)论义有五问十题之称。问者五人,讲师一人。问者一人以各业副为十题。初问之题曰业义。次问之题曰副义。...谓取龙须草作绳缚身,入水则转紧转痛;比喻求道之人若求取利养,则必转增身心之苦,盖以利养能毁损戒、定、慧之故。...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印光大师校印版本)...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忉提耶子首迦长者言:「首迦长者!我当为...
感应道交跟我们众生的修学机感的情况,智者大师分成十类,我们简单说明一下。有四种差别。 第一类,显机显应。 显机...
又真实有二种:一者,自利真实;二者,利他真实。言自利真实者,复有二种:一者,真实心中制舍自他诸恶及秽国等,行...
影响种性的这些种子,种类是什么?什么东西会影响我们的种性?为什么他生出来是人天种性,他生出来是二乘种性,他生...三轮体空是从布施波罗蜜来说。三轮是哪三轮呢?就是我要布施一个东西,有能布施的我和所布施的对方,中间有布施之物...有一个美丽得让人感到心酸的故事: 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年代,过年了,小妹妹终于有一件新衣服了,高兴得不得了。...
北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989 ~1052),字希文,江苏吴县(1995 年撤县并入苏州市)人,卒谥...
末法时期的众生,接触的多是念佛法门,比较方便、稳妥、安全。求生西方,即使是往生西方了,也不是说就是证果,也并...
这个口业我们解释一下。在菩萨戒是很重视口业,诸位!你打开菩萨戒,杀盗淫妄四根本戒不谈,后面六条的增上戒,有好...
六窗一猿
【佛学大辞典】
上篇:六疱 | 下篇:六喻 |
【无动安住心】 p1073 显扬十八卷二页云:无动安住心,谓于第四静虑。...
五种三昧耶
丛规
穷子
定业不定业
取结者
善士静虑
流通一念
如来与阿罗汉等同分异分。
二种识火所依
五问十题
龙须绳
【大藏经】【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大藏经】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感应道交有四种差别

他的身业全都倒向了世间的事情

阿赖耶识有漏种子的分类
三轮体空是哪三轮呢
生命中的贪欲苦

范仲淹行善积德,换来八百年子孙福报

临终正念不失,显得尤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