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入真理之涅槃有六门。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亦名:僧残须谏五意 戒本疏·十三僧残法:“同篇谏不谏别者,须谏五意:一、性恶,二、显露,三、恼僧,四、倚傍有...(杂名)沃焦石所在之海。是众生受苦之处。六波罗蜜经曰:马头山,沃焦海。超悟疏曰:谓大海中,有沃焦石。海水无量...(杂语)法义之谈话也。又言说法,赞叹,谈义等。净土门一家多用此目,如高僧传十科中之唱导是。...(经名)四阿含之一,即杂阿含也。旧云杂阿含,新云相应阿笈摩。经与伽他相应之义。毗那耶杂事三十九曰:若经与伽他...(术语)表白之作法也。行事钞上之三曰:不如白法作白,不如羯磨法作业。【又】白净之法也。总称一切之善法。大集经...指玄奘三藏。玄奘在印度时,彼土之小乘众尊称其为解脱天。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五(大五○·二四八上):“诸众欢喜,...即指真言密教。略称密乘。真言之教说,三密之法门,为甚深秘奥之乘教,故称秘密乘。大日经疏卷九(大三九·六七一中...破坏戒律之五种过失。即自害、为智者所诃斥、恶名流布、临终生悔、死堕恶趣。[四分律卷五十九](参阅“破戒”423...又作森罗万象。参罗,与“森罗”同,形容树木繁茂并列之状态。宇宙间各种现象森然罗列于前,称为参罗万像;于佛教,...(术语)梵语与正遍觉同。一译正遍知。真正遍知一切法也。智度论二曰:云何名三藐三佛陀,三藐名正,三名遍,佛名知...(职位)藏主寮也。若呼人则曰藏主。...普门品(日诵式版本)...僧伽吒经...毗尼日用切要...
洞山良价禅师问潭州龙山和尚:「和尚见个什么道理,便住此山?」龙山说:「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直至如今无消息。」...
一、祖籍绵竹 学道成都 承远大师(公元712802年),四川绵竹县人。起初学道于成都唐公。 二、年二十四 荆州剃度 二...
大悲咒的第62句叫做「摩啰那啰」,这句的意思是观世音菩萨拿着一把金斧头来考验众生的心,观世音菩萨并不是一向都慈...两千年来,庙宇、道观是出家人的修行圣地,而佛道两家为之素食者的楷模。修行之人最讲慈悲二字,佛经中常说,千善万...
原文: 汝言随时随地,得死便死之话。亦是求生之本,亦是招魔之根。死固人所皆有,但不得有求死之著心,求速往生。...问: 自性是佛,为什么还要拜佛? 大安法师答: 这里面,修行要理上要明白,事相上要不能废弃。你说自性是佛,但那...
俱舍宗 自佛灭后百年余,佛教产生异议而逐渐分裂,义学纷纭。直至佛灭后九百年初,世亲造《俱舍论》,又九百年中,...
何以故,诸佛具足万德庄严,诸菩萨六波罗蜜以度无量众生。不管任一佛菩萨名都是功德无量,或阿弥陀佛,或药师佛,或...
六妙门
【佛学大辞典】
上篇:六年苦行 | 下篇:六足尊 |
又称业性。指业之自体,即能招引苦乐果报之异熟因。各宗派说法不一:(一)说一切有部以身、语二业之色法及意业之思为...
僧残同篇谏不谏别
沃焦海
法谈
相应阿笈摩
白法
解脱天
秘密乘
破戒五过
参罗万像
正遍智
藏司
【大藏经】【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大藏经】【注音版】僧伽吒经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两个泥牛斗入海

净土宗三祖承远大师画传

拿金斧头的观音菩萨
素食:清醒洁净的强健生命之源

死固人所皆有,但不得有求死之著心
自性是佛,为什么还要拜佛

小乘二宗之略要——俱舍宗、成实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