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前五种加现般则为六种不还。现般者,不还之圣者不生于上界而于欲界之现身断余惑,即般涅槃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即光明之宝库。亦即指如来之身。思益经卷一(大一五·三四上):“如来身者,即是无量光明之藏。”又自己之本心,破...【谛居处】 p1376 显扬二卷十八页云:二、谛居处。谓已得谛观出世慧。为安立有事颠倒断义故。...(术语)对于显境名言而言。名句文也。名句文诸诠表义理,故名为名言。...全一卷。唐代不空译。略称十二天报恩品。属于密教杂密经十二天法之经轨。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经末题名“十二天仪...(杂语)如言门徒。门弟子也。唐僧传(智脱传)曰:雕琢门侣,无辍于时。...为“耽嗜依”之对称。即指与善心相应之喜受、忧受、舍受三者;以此三者为出离三界、证得涅槃之所依,故称出离依。又...(譬喻)身体譬之山。宝藏论空有品曰:天地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梵名 Pācarātra。印度教毗湿奴派之一,以潘迦拉朵拉集(梵 Pācarātra Sajhitā)为根据圣典之诸派。该集大部分...(名数)一顿教,二渐教,三不定教,是于化仪四教中除秘密教一者,此称为大纲之三教。此三教惟摄法华已前之诸经。法...【能施辩才】 p0895 瑜伽三十七卷六页云:能施辩才者:谓佛菩萨、依定自在;若诸有情、辩才穷尽,能与辩才。是...自说者,谓诸经中或时如来悦意自说如伽他曰,若于如是法发勇猛精进静虑谛思惟,尔时名梵志。...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迦邻竹园中,与大比丘众,比丘五百人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信愿持名的愿就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阿弥陀经》中为什么要三番劝愿,不断地劝,劝一次还不行,还要劝第二次,...
谦让是一种美德。儒家讲:谦谦君子,必以自卑。如果做人能从谦下做起,很容易进步。佛陀在因地里行菩萨道时,也多为...
世俗所谓爱情爱自己吧?(虚情假意) 常常会看到很多年轻时大唱爱情的夫妻,一到对方病倒就把他(她)抛弃,更不必...
佛教中讲修行,就是不断修正身。口,意三业的行为,把错误的身口意调整为正确的身口意。很多人认为,修行是出家人到...问: 净土宗祖师让我们老实念佛。以前的古人比较淳朴,还能做到,但现在的人却并非能做到这老实两字。请问法师,针...佛制四众弟子,出家众以修习梵行、弘法度众为要务,在家众以护持三宝、为要务,各有侧重,其最终目的都是行出世之道...
有的人会说。我很穷,根本没东西布施,你就布施微笑吧!见了人很好地打个招呼,微笑一下。这也是布施,到公共汽车上...世间有一类修行人,他也知道修行很可贵,也发心修行,但是他不了解佛法的修行就是修心,要究明自心。我们自心,真如...
六种不还
【佛学大辞典】
上篇:五种不还 | 下篇:七种不还 |
又作五增上缘、五缘。以佛为增上缘,念佛者所受之利益共有五种,即:(一)灭罪增上缘,又作现生灭罪增上缘。以阿弥陀...
光明藏
谛居处
表义名言
供养十二大威德天报恩品
门侣
出离依
形山
潘迦拉朵拉派
天台三教
能施辩才
自说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般舟三昧经
【大藏经】【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此间犹如火宅,赶紧移民极乐

能从谦下做起,就很容易进步

世俗的爱情都是虚情假意

修行要找到正确的方法
大安法师:现代人如何做到老实念佛
居士修行与弘法中的几个误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