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就净土门所立四不退中第四之处不退,而立五种之不退:一、大悲摄持不退,众生生净土者,阿弥陀佛以大悲愿力摄持之,故一生之后,不转退菩提心也。二、佛光照触不退,生净土者,常照触佛光,故一生之后,不转退菩提心也。三、常闻法音不退,生净土者,常闻水鸟树林之说法音,故一生之后,不退失菩提也。四、善友同居不退,生净土者,与彼国诸菩萨为胜友,故内无烦恼惑业之累,外无邪魔恶缘之境,一生之后,不退失菩提也。五、寿命无量不退,生净土者,寿命无量,故一生之后,不退失菩提也。见净土十疑论。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宗因喻之三支为比量,因明之作法为立量。...【如来藏缘起】 此又作真如缘起,为四种缘起的第三种。佛教对于宇宙现象之缘起论,归纳为四种,即业感缘起、赖耶缘...(杂语)一施感富,二戒感具色,三忍感力,四进感寿,五禅感安,六智感辩。见善戒经。...(人名)Māndhātṛ,顶生王之名。译曰我养。见玄应音义二十四。...香姓,梵名 Drona,巴利名 Dona。又作豆磨婆罗门、头那婆罗门、屯屈婆罗门、突路拏婆罗门。佛陀入灭,遗骸举行火葬...【执持】 p1031 瑜伽十三卷十八页云:云何执持?谓识蕴。...【取相】 p0816 瑜伽二十三卷三页云:言取相者,谓于眼识所行色中,由眼识故;取所行相。是名于眼所识色中执取...(术语)天与人,即六趣中之天趣与人趣也。无量寿经上曰:天人归仰。又曰:诸天世人。法华经宝塔品曰:移诸天人,置...全一卷。又作四教仪、谛观录。高丽僧谛观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宋初,谛观应吴越王之请,携带天台三大部至我国...(1717~1790)朝鲜禅僧。密阳(庆尚南道)人,俗姓朴。号默庵。字耳食。十四岁住于澄光寺(全罗南道乐安郡),十八...(堂塔)法华三昧堂之异名。法华忏法,即法华三昧之法也。...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
我曾见过一场异常悲壮的死亡,正是那次死亡深深的震撼了我,我从此不愿再伤害哪怕再微小的生命 那是在一次围猎班羚...
理观的智慧,特色就是安住一念心性,这是根本。 安住一念心性,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比方说百丈禅师开悟的因缘。...
现在社会上一窝蜂地禅禅禅,我倒有个隐忧,担心大家被缠住了。 我是在推广禅修,可是,假如大家对禅没有正确的认识...一个装过臭水的容器需要清洗空置,一只装过牛奶的杯子同样需要清洗空置。 一个肩挑狗粪的人是辛苦的,一个肩挑黄金...
每天念佛多少万声是不是精进呢?每天拜佛多少拜、打坐多少枝香是不是呢?每天修多少座法、念多少遍咒子、诵多少卷经...
信念的力量非常重要,信念就是一粒种子。人这一生关键的是建立一种积极正确的信念系统。比如,大多数中国人相信左眼...
唐代灵佑禅师,福州长溪人,十五岁出家,十八岁时前往浙江杭州龙兴寺受具足戒,后着力精研大乘佛法。二十三岁时,他...佛在《地藏经》中说,如果未来世诸众生等,或者在梦中,或者在醒过来时,他会见到诸多的鬼神,以及鬼神千奇百怪的形...
五种不退
【佛学大辞典】
上篇:四不退 | 下篇:不退土 |
(仪式)表白之词。即述法会之意趣者。...
量
如来藏缘起
六度果报
曼驮多
香姓娑罗门
执持
取相
天人
天台四教仪
最讷
忏法堂
【大藏经】【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大藏经】【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藏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我为之而震撼,所以我永不杀戮

野鸭子飞过去了,你的心在哪里

禅修不能被「缠」住
放下即自在

这些行为根本称不上是「精进」

信念的强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