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塔)法华三昧堂之异名。法华忏法,即法华三昧之法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由前世邪见感得今生之二种报。据法苑珠林卷七十载,二种邪见报即:(一)生邪见家,指因前世邪僻覆心,起诸妄见,故感...【寻伺灭】 p1178 大毗婆沙论八十卷十七页云:寻伺灭者:问:得第二静虑时,总灭初静虑一切法;何故但说寻伺灭耶?...【近护说法之石室】 p0822 西域记四卷九页云:伽蓝北岩间有石室,高二十余尺,广三十余尺四寸。细筹填积其内。...(术语)或指菩提心,或示诸法实相。大疏九曰:所谓大乘因者,即是菩提心。南岳止观曰:大乘因者,诸法实相。...【三种精进】 p0178 瑜伽四十二卷十五页云:依此在家出家二品精进,各有三种。一、擐甲精进。二、摄善法精进。三、...因明用语。又作有法(梵 dharmin)、前陈、体、自性。为因明三支作法中,宗支(命题)之主部。通常称为前陈,相当于...明朝湖北公安人。字中郎,号石头居士。与兄宗道,弟中道共具才名,先后登进士第,时人以三袁称之。兄弟三人皆好禅宗...【寿尽故死与福尽故死四句分别】 p1271 俱舍论五卷十页云:为寿尽故死?为更有余因?施设论说:有寿尽故死,非福尽...(堂塔)为辟支佛之古迹,世尊尝于此处顾视迦叶尊者,分半座使坐六祖坛经序曰: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赖耶五受相应】 此指第八阿赖耶识,与苦、乐、忧、喜、舍五受相应的情形。在五受中,与阿赖耶识相应的唯有舍受。...【眼等五识随意识转】 p1000 瑜伽三卷六页云:又由二种因故:或染污,或善法生。谓分别故;又先所引故。意识中所有...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弥勒菩萨摩诃...地藏十轮经...
释迦世尊,在过去因地修菩萨行的时候,曾经当过印度波罗奈国的王太子,名叫慕魄。 慕魄太子出生后,便知道自己的宿...
宗门教下,纯靠自力来解决生死问题。如果说在晋唐之际,还有这种根机的人,到了末法的时期,就没有这样的人了,万难...因果问题,属于佛教的基础理论,也是佛法的核心。不明白因果,就不可能真正懂得佛法。所以,弄清因果问题,是学佛的...
过中不食为斋,取其防邪、少欲为义。多食多贪,淫欲心就重,所谓饱暖思淫欲。晚上不吃,对于守戒、修禅定都有很大的...凡是读过弘一大师传记的人,都不会忘记他是以怎样珍惜和满足的神情面对盘中餐:那不过是最普通的萝卜和白菜,他用筷...一个母亲惩罚了自己5岁的女儿,因为她把一整卷精美而昂贵的包装纸剪坏了,是那种很少见的金色。当看到女儿用这卷包...问: 皈依之后在行为上要注意哪些?《地藏经》上说:若遇非理毁用者,说所求阙绝报。请问这句话如何理解? 大安法师...
【原文】 人苦日在烦恼中,尚不知是烦恼;若知是烦恼,则烦恼便消灭矣。(心本是佛。由烦恼未除,枉作众生。但能使...
忏法堂
【佛学大辞典】
上篇:吉祥忏法 | 下篇:忏悔 |
位于陕西终南山悟真谷(蓝田之东约九公里处)。隋开皇(581~600)年中,净影寺慧远之门人净业于蓝田覆车山,开荆采...
二种邪见报
寻伺灭
近护说法之石室
大乘因
三种精进
所别
袁宏道
寿尽故死与福尽故死四句分别
多子塔
赖耶五受相应
眼等五识随意识转
【大藏经】【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大藏经】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一言不慎即招无量剧苦

在这个五浊恶世,唯有念佛才能解脱
昌臻法师《学佛必须明白因果》

过午不食有哪些功德
简单生活中的幸福
女儿的礼盒
皈依后在行为上要注意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