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悟入诸法实相,则生老病死,本来空寂,何老死之有,故闻妙经者,得不老不死。法华经药王品曰:“众人有病,得闻是经,病即消灭,不老不死。”嘉祥义疏十一曰:“不老不死者,闻此经知老病死,死本来寂灭,故云不老死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彼此二边无分别也。智度论十九曰:涅槃际,世间际,一际无有异故。宗镜录二十二曰:法报虽分,真化一际。...【乾闼婆】 或犍陀罗。净名疏:此云香阴,亦云陵空之神。不啖酒肉,唯香资阴,是天主幢倒乐神,在须弥南金刚窟...(菩萨)又作軷陀、颰陀波罗、颰陀和、颰陀和罗、跋陀罗波黎、跋陀罗波梨。贤护菩萨之梵名。法华文句二曰:跋陀婆罗...(术语)忍辱之行也。维摩经方便品曰:以忍调行摄诸恚怒。...【四种非菩萨仪恶意现行】 p0467 瑜伽七十九卷十一页云:复次菩萨有四种非菩萨仪恶意现行。一者、于大师所,生不信...【三种神用】 p0179 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十一卷六页云:复有三种神用。一、运身,二、胜解,三、意势。运身神用者:谓...(术语)实相之妙理,是为第一义,故云第一,离一切言辞之相,故云寂灭。即涅槃也。法华经方便品曰:知第一寂灭,以...【建立断所从】 p0873 显扬三卷二十页云:建立断所从者:谓从所缘境,断诸烦恼。于所缘境,断烦恼已;无系缚故...【前后想】 p0887 瑜伽二十八卷十四页云:前后想者:谓如有一、于所观相,殷勤恳到,善取善思,善了善达。谓住...(书名)唐希麟撰,十卷。此书中土亡佚已久。日本有单行本。又收入续藏中。近收入频伽精舍大藏经中。...指庐山慧远等七人。 即宋代四明(浙江) 石芝宗晓法师取异代同修净业之高德而立为莲社七祖:始祖晋代庐山慧远、二祖...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以契经说三界唯心。心意识了名之差别。此中...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
修习净土第一个重点,就是你要对极乐世界生起真实、而不可破坏的信心。这个信心的内容,从本经的经文来观察,主要有...
富贵人更容易瞋恚,稍不称心,就要发火,轻则口出恶言,重则动手打人。只考虑自己的感受,不顾他人伤心,瞋心一起,...
人世间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和五阴炽盛之苦;人世间又有五福:长寿、富贵、康宁、好德与...菩萨 菩萨是发了菩提心,以慈悲广度众生的人。菩萨不自私、不为自己考虑;广度众生是为了成就佛道,并且感谢众生而...
虚云和尚(1840-1959)是近代禅宗泰斗、佛教领袖。当年出家之后,几乎与家人断绝了一切音信。此后,他先后参拜了国...
印光大师说:道德仁义,乃吾人本具性德;因果报应,实天地化育之大权。 各人气质禀性不同,根机深者,自然能恪遵道...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八讲 第九讲 第十讲 第十一讲 第十二讲 第十三讲 第十四讲 第...
经常有人会问,出家人可不可以赡养在家的父母?尤其是近些年来,年轻人多是独生子女,自己出家了,父母没人赡养照顾...
不老不死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不如无子 | 下篇:不行而行 |
(人名)宋僧传十六曰:后唐贞峻,时称有脚经笥。听俱舍论,随讲诵颂,八品六百行。...
一际
乾闼婆
跋陀婆罗
忍行
四种非菩萨仪恶意现行
三种神用
第一寂灭
建立断所从
前后想
续一切经音义
白莲社七祖
【大藏经】【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大藏经】唯识二十论
【大藏经】净土十疑论

修净土的重点,就是要对极乐生起真实的信心

【推荐】瞋恚的习气最为害人

财禄乃前世布施而来,非强力之所能求
圣严法师《观自在菩萨》

虚云老和尚的净土思想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净界法师: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