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五种之谛。谓因果等五种之理,真实不虚也。瑜伽师地论第四十六所谓“或立五谛:一因谛,二果谛,三智谛,四境谛,五胜谛。”显扬圣教论第八所谓 “或立五谛:一因谛,二果谛,三能知谛,四所知谛,五至谛。”是也。其中前四者为安立,后一者为非安立谛。依慈恩之说,安立中,因谛即集谛,果谛即苦谛,智谛即道谛,境谛即灭谛,非安立即真如也。瑜伽论记第十一下,总出三师之说,文曰:“增五门中,前四为安立,后一为非安立。前四谛者,景云:一因谛,则是集与道。二果谛,则是苦与灭。三智谛则为四谛之智。四境谛则为所知之四谛。基云:前四为四谛。测云:因摄世出世之因,果摄世出世之果。此则因果相对,摄一切尽。智与境,则心境相对,亦摄一切尽。”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谓于夏安居之中,日日向大众告白而劝精进之意。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上四(大四○·二三九下):“于小食上,维那打...【战主国】 p1391 西域记七卷九页云:战主国,周二千余里。都城临殑伽河,周十余里。居人丰乐,邑里相邻,土地膏腴...(杂语)Nara-nari,那罗为男性,那里为女姓。言男女两性之会合,为那罗那里之娱乐。理趣释上曰:妙适者,即梵语苏...梵语 kāya-vijāna,巴利语 kāya-viāna。五识之一,六识之一,十八界之一。以身根为所依而了别触境之心识。触境...(术语)在声闻,缘觉,菩萨之三乘,各具唯一种子之众生曰定性,具二种或三种之众生曰不定性。总不具三乘之无漏种子...为观无量寿经二会之一。佛初临王宫,为韦提希夫人讲说本经一部,是为王宫会。后还至耆阇崛山,复为阿难等大众宣说,...(术语)十六神我之一。外道立神我者,以我为作者,以有我而能用手足等作众事故也。见大乘义章六。...梵名 Manu。印度神话中之人类始祖。据传有十四世,每世四百三十二万年。第一世摩奴名斯婆阎菩婆(梵 Svayajbhava)...【无学法】 p1057 瑜伽六十六十七页云:云何无学法?谓阿罗汉,诸漏已尽,若出世有为法,若世间善法。是名无学法。...谓如意根。应说其相。...日本南京(南都)三会之一。又称药师寺最胜会。即每年三月七日至十三日之间,于南都药师寺讲说金光明最胜王经,祈愿...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甚深秘典,开示如理缘起之义。其旨渊弘寂而无相,其用广大宽廓...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胜光曜七宝庄严,放大光明,普照一切无边世界,无量方所妙饰间...楞严咒注音版...有道禅师的禅堂里,除了出家众的禅者以外,也接受在家信徒进来参禅。他希望在家众里,也能出几位像苏东坡、王阳明这...雪峰禅师和同伴三人出外传道。一天黄昏里,他们走在河边,眼看着天色慢慢暗下来,三人商讨着,今晚要到哪里投宿呢?...
《楞严经》的观念,觅心了不可得的意思,不是说它的作用不存在,不是的。我们这一念心去攀缘佛像,产生很美好的善念...问: 弟子发的心总是在遇到逆境的时候,退消菩提心怎么办? 大安法师答: 真正的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提心,从真...问∶ 在家居士如何看破、放下? 慧律法师答∶ 看破,有两个角度∶第一,观不净、苦、空∶你想想看,这个色身从小到...
有一位是乳癌的病人。她跟先生离婚了,先生也得癌症,比她早过世,剩下一个女儿,才十九岁。这个女儿扬言说不让她妈...
问: 请法师开示,家人寿尽的时候,去寺庙办佛事和在家助念效果是否一样?如果附近没有寺院和僧人,应该怎么办? 宏...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告诉诸比丘们:你们可曾见过以屠牛为业的人,因此发财而大富大贵,得以骑乘...
五谛
【佛学大辞典】
上篇:五谷 | 下篇:五缘 |
(一)指五种迷法、悟法之本质。又称五事、相名五法。据入楞伽经卷七等所说,名、相、分别、正智、真如称为五法。名指...
白夏
战主国
那罗那里
身识
定性
王宫会
作者
摩奴
无学法
意处
最胜会
【大藏经】大乘起信论
【大藏经】解深密经
【大藏经】楞严咒注音版
禅不是自了汉
珍惜福报,得无尽因缘

「觅心了不可得」的含义
遇到逆境就退失菩提心该怎么办
在家居士如何看破放下

乳癌病人的往生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