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根性之劣者,与根机之弱者。华严经十七曰:“利根乃与中下根。”涅槃经十四曰:“极下根者,如来终不为转法轮。”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乃比丘随身之物。在比丘六物中特别重要者有安陀会、郁多罗僧、僧伽梨等三种僧衣及一钵,为比丘经常随身所用。摩诃僧...梵语 kāya-anupa?yanā。即四念处观中之身念处观。修此观法时,观察身体,由头至足,次第巡历,观三十六物皆不洁净...又作吠路者那,旧作毗卢舍那,为法身佛的梵名,亦即大日如来。...(杂语)可中犹纵使也。沩山警策曰:可中顿悟正因,便是出尘阶渐。守遂注曰:若顿悟正因两字,则百川会海。【又】犹...又作名称。于诸佛之称号中,自古即以如来(梵 tathāgata)、应供(梵 arhat)、正遍知(梵 samyak-sambuddha)、明...【一切所诠事】 p0008 瑜伽七十四卷六页云:云何一切所诠事耶?所谓蕴事、界事、处事、缘起事、处非处事、根事...譬喻持戒之人具无比威力。北本涅槃经卷二十八载世尊之言(大一二·五二九上):“我昔一时与舍利弗及五百弟子俱共止...北宋入竺僧。籍贯、生卒年均不详。据景祐新修法宝录卷十六至十八载,师于天禧元年(1017)十月、天圣元年(1023)正...凡十卷。隋代那连提耶舍译。即大方等大集月藏经。略称月藏分、月藏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为大方等大集经之后分。...指唐代圭峰禅师碑。圭峰禅师即华严宗第五祖宗密禅师,示寂后葬于陕西鄠县东南之圭峰,唐大中九年(855),门人立碑...【四法能令菩萨忘失正念】 p0469 瑜伽七十九卷十页云:复次有四种法,能令菩萨忘失正念。何等为四?谓于四种补特伽...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土法门单刀直入、直指众生以念佛心入佛知见。信愿持名,乘托阿弥...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佛偈曰: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越舍越得。 紧握双手,什么都没有;打开双手,世界就在手中!从小到大,我...
众生在三界六道的因果法则当中轮回,是业力所感,是不需要愿就可以去了的。比如修五常、五戒能得人身;破五戒,则得...
知道这个真心和妄心,我们就了解,原来我们的缘影心之外的极乐世界也恰好正是我的真心,我这个真心就像大海那样不增...
一、五台山 清凉圣地 风光独秀 五台山,又称清凉山,为文殊菩萨的道场,居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华严经》云:东...
我们看等觉菩萨。 等觉亦名一生补处。谓所证觉体与佛相等,又望于妙觉,犹有一等故名等觉。 这个等觉菩萨就是一生补...
《三报论》:经说业有三报: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曰后报。现报者,善恶始于此身,即此身受;生报者,来生便受;后...
药师琉璃光如来,过去因地发了很多愿,主要是十二大愿,要成佛度一切众生的生、老、病、死一切苦厄,究竟成就与佛无...「阿赖耶识」是印度的语言,中文的意义就是「我」的意思。人有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
下根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下界 | 下篇:下乘 |
(地名)又作屈浪那。为都货逻国之故地。西域记十二,谓其国伽蓝僧徒虽少,而国王厚敬三宝云。...
三衣一钵
循身观
吠卢遮那
可中
称号
一切所诠事
鸽隐佛影
怀问
大集月藏经
圭峰碑
四法能令菩萨忘失正念
【大藏经】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放弃是一门选择的艺术

没有「愿」来作导引,念佛也是往生不了

舍自心污秽的娑婆,取自性清净的极乐

佛教四大名山与十小名山

何谓「等觉」、「妙觉」

慧远大师《三报论》之大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