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名)人界也。对于天上界而言。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全一卷。刘宋法颖集。又作十诵比丘尼大戒、比丘尼大戒、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十诵律比丘尼戒本。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修法)如法华之药王菩萨,烧身为灯以供养佛也。愚案,是真护摩供也。佛祖统纪三十三曰:佛言:我昔于阎浮提作国王...戒本疏·九十单提法:“五缘成犯:一、先借住处,安止已定;二、知先住;三、作恼意;四、强于中敷;五、随所卧。皆...(654~717)唐代僧。颖川(河南许昌)人,俗姓唐。年少好学,从文纲出家,坚修律义,深入禅慧,后常居会稽龙兴寺,...梵语 bīja,巴利语同。(一)如同谷类等之由其种子所生,色法(物质)与心法(精神)等一切现象亦有其产生之因种,称...(?~1892)清末僧。江西上饶人。字玉峰,号恋西。十余岁时出家于普宁寺,阅诸大乘经,在天台山国清寺受具足戒。一...梵语 ?ruti。印度婆罗门教用语。原意为“听”,引申为“神的启示”。婆罗门教谓吠陀乃圣人受神之启示而诵出者,故为...(名数)新译曰五蕴魔。旧译曰五阴魔或五众魔。...观心之行法。即观心修行,鉴照自心以明了本性。或指观法之行相。梵网经卷下(大二四·一○○八下):“若不解大乘经...(一)与不可思议、不可说同义。谓佛之大功德超绝殊胜,非言语所能称赞。 (二)梵语 atulya。古印度十大数之一。据新华...(术语)涅槃经二十七曰:师子吼者名决定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于一切...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弥勒菩萨摩诃...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无量无边大菩萨众、天龙八部,悉皆云集。 尔...
问:如何是修道? 师云:道不属修。若言修得,修成还坏,即同声闻;若言不修,即同凡夫。 云:作何见解,即得达道?...一、转凡学佛世安宁 今晚佛学讲座的讲题叫做转凡心修佛行。在未讲题之前,我想在题外先将佛法大纲向诸位说一下。 诸...
古人最初发心,真正为生死大事,决志出离,故割爱辞亲,参师访友,历尽艰辛,心心念念,只为己躬下事未明,忧悲痛切...
(第一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
如何在烦恼痛苦迷惑的惑业和一切的魔境中解脱,五欲六尘的诱惑,这个是魔境。你要贪着于它,你就着魔了。看起来你很...
(上) 古印度时,世尊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住在王舍城毗诃罗山的七叶树窟。当时城中有一位居士名散陀那,喜好游...医院病房,住着两位相同的绝症患者,不同的是一个来自乡下农村,一个就生活在医院所在的城市。 生活在医院所在城市...
佛教是一个团体 佛教讲四众弟子,也讲七众弟子,范围是一样的,只是说法不一样,分类不一样,分的粗细不一样。四众...
下界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下品下生 | 下篇:下根 |
(术语)小乘俱舍之四善根位,修十六行相观,成实宗修无常观。而大乘之法相宗于此位修四寻思观与四如实观。是彼宗五...
十诵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
身灯
强敷坐戒犯缘
道岸
种子
古昆
天启
五种魔
观行
不可称
如来常住
【大藏经】阿弥陀经要解
【大藏经】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大藏经】浴佛功德经

本既无迷,悟亦不立
妙莲法师《转凡心修佛行》

古人最初发心,真为生死大事

宏海法师:观无量寿佛经

【推荐】在世间中得解脱,要按四个步骤来修行

佛陀度化五百梵志
带着「需要」去看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