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指色界或无色界而言。归敬仪上曰:“无识不徒生于上趣。”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界名)色界之第三禅天也。此天名定生喜乐地,由深妙之禅定生身心之快乐。三界九地之中以此地为乐受之限,在同此已...即在法会时唱颂礼拜之仪式,一般唱颂五悔、五大愿等文。于密教,则指行者对于附上曲谱之正法守护善神等偈颂,唱颂并...(真言)不动明王之真言也。...(术语)飞行游化也,化谓神出鬼没之变化。无量寿经下曰:飞化遍诸刹。...【世俗正见】 p0510 大毗婆沙论九十七卷九页云:云何世俗正见?答:意识相应有漏善慧。此有三种。一、加行得。二、...(术语)华严宗所判十宗之一。其宗义如小乘中大众部谓惟一切诸法中现在法及无为法有实体,而过去未来之法无也。...指法相宗依遍计所执等三性所立之三种灭谛。即:(一)自性灭,即遍计所执性之自性不生。灭为不生之义;自性不生,假名...(譬喻)翳眼之人见第二月,以譬物之似有非有。圆觉经曰: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粗缘影为自心相,譬如彼病目见空中华...亦名:和合众、僧者通目七位 子题:一二三人亦得名僧、不入僧数、四种僧、四人僧、五人僧、十人僧、二十人僧、和有...属日本真言宗御室派。位于京都市。又作梅尾。曾为华严宗道场,应仁之乱,遭战火烧毁,其后,丰臣秀吉加以重建,移自...【遍行心所】 p1124 成唯识论五卷十七页云:论曰:六位中初、遍行心所、卽触等五。如前广说。此遍行相、云何应知?...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顶,于最清净甚深法界,诸佛之境,如来所居。...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我们一定要学会爱惜五谷粮食,浪费粮食是暴殄天物,是最损福报的。即便你是亿万富翁,也没资格去浪费粮食。对于这一...1,老鼠嘲笑猫的时候,身旁必有一个洞。 2,站在山顶和站在山脚下的两人,虽然地位不同,但在对方眼里,同样的渺小...
出家僧人应有三种责任: 一、为僧者,维护僧家形象,如法如律。令未信者信,已信令增长。 二、为僧者的使命要住持佛...
为什么要讲今天的僧俗关系呢?因为我觉得,今天的僧俗关系不太好处。不要以为今天当和尚容易,挺难的!我读书的时候...
释迦牟尼佛每一次讲法,都是总持法。后来阿难结集经典,从如是我闻到欢喜信受,一部经典讲完了以后一定会有人现场受...
等者,略举余经。如《文殊》所云,一行三昧。《大品》所云,若人散心念佛,乃至毕苦,其福不尽,是《般若》义。《佛...
我们说修道是什么?修道就是修心,就是修我们的念头,用通途教理的话来说一念具足十法界。凡夫众生他一定是有念的,...
不论地藏法门、观音法门、念佛法门等等法门,都是提供进入佛法的一种途径。门是通达的意思。哪个门都可入,至于选哪...
上趣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上辈观 | 下篇:上慧下能 |
不动阿罗汉者,谓钝根性,若游散若不游散,皆能不退现法乐住,亦不能练根。练根者,谓转下钝根成上利根,是故不动法...
三禅
唱礼
慈救咒
飞化
世俗正见
法无去来宗
三灭谛
第二月
僧
高山寺
遍行心所
【大藏经】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悲华经
【大藏经】【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从点滴处注意节俭惜福
很有道理的60句

出家僧人和在家居士的责任

僧俗关系要建立在道义上

佛教宗派是怎么形成的

《阿弥陀经》与《文殊》《般若经》的会通

要了解我们自己的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