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四部之阿含经等为经藏,四分五分十诵律等为律藏,六足发智论等为论藏。此三藏之根本皆佛说,于佛入灭时分部帙而结集者。佛所说之大乘,义理之分际远异于小乘,故于别处结集之而单名摩诃衍藏Mahāyānapiṭaka,以对小乘之三藏。是智度论之意也。智度论百曰:“如摩诃迦叶于耆阇崛山中集三藏,佛灭度后文殊师利弥勒诸大菩萨,亦将阿难集是摩诃衍。(中略)三藏是声闻法,摩诃衍是大乘法。”法华经安乐行品曰:“贪着小乘三藏学者。”天台据之,于四教之中呼小乘教为三藏教。然于小乘宗之中如经量部不许佛说之论藏。谓论藏者如来灭后弟子之所说。故世亲于俱舍论之初叙有部宗之义曰:“离择法定无余能灭诸惑胜方便,由惑世间漂有海,因此传,佛说对法。”此依经量部之意示论藏之佛说,非己所信,故置传字者。因而众贤于正理论之初痛驳之。今案结集小乘之三藏以三藏为小乘之别名,虽在佛灭后,而佛在世时,其教法中既有三藏分别之存在,其证文不一。智度论百曰:“佛在世时无有三藏名,但有持修多罗比丘,持毗尼比丘,持摩多罗迦Mātṛka比丘。”(摩多罗迦论藏之异名也)。毗奈耶杂事十四曰:“缘在室罗伐罗城,时有苾刍名毛血。(中略)见佛说法于三藏经说地狱苦。”同十八曰:“三藏经中有疑处除我更无能答者。”同三十四曰:“贼言:圣者仁是三藏。持经律论耶?苾刍亦同前答。(中略)佛言汝等苾刍善闲经律论。”此等皆佛在世之事也。因是可知佛在世已有三藏之名矣。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因能变】 又作因变。为‘果能变’的对称。唯识家就诸识变现诸法,分别为因能变与果能变二种,所谓因能变,指第八...(经名)七卷,宋法贤译。大乐金刚为金刚萨埵之异名。有二十五品。说仪轨及实理。...(书名)法华经品名。文殊菩萨问于五浊恶世安乐修行妙法之道。佛说身安乐行,口安乐行,意安乐行,誓愿安乐行之四种...【五事与根力觉支道支等分别】 p0291 瑜伽七十二卷十六页云:问:是五事中,信等诸法,用何为自性?以何为所缘?于...【毕力迦】 或云即丁香。...(流派)八宗之一。俱舍论之宗旨。印度小乘之区分有十八部,异论纷纷。如来灭后四百年之初,五百阿罗汉,依健驮罗国...【依慈愍观趣入四念住】 p0773 瑜伽三十二卷十三页云:又彼不舍慈愍加行,卽由修习如是慈愍,于诸念住,能正趣...【法智】 p0757 显扬二卷十六页云:一、法智。谓于共了现见所知诸义境界,无漏之智。 二解 大毗婆沙论一百...即指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四者。法华经方便品阐示“佛出世为一大事因缘”一语,谓佛系为使一切众...禅宗公案名。又作睦州掠虚、睦州掠虚头汉、睦州问僧甚处、睦州问僧。乃显示唐代睦州道明禅师(陈尊宿)门风严峻之公...(一)(1226~1286)宋代临济宗杨岐派僧。日本禅宗佛光派之祖。明州庆元府(浙江)鄞县人,俗姓许。字子元,别号无学...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弥勒菩萨摩诃...观经玄义分卷第一 先劝大众发愿归三宝 道俗时众等, 各发无上心, 生死甚难厌, 佛法复难欣, 共发金刚...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无量无边大菩萨众、天龙八部,悉皆云集。 尔...很久以前,有个很穷的年轻人,从小就失去了父母,有一天,他到寺院里拜佛,他虔诚地跪在地上,向菩萨祈求:菩萨啊,...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佛说阿弥陀经》 接...
由于现代资讯传播迅速,带给人们焦虑的梦魇也相当多,只要社会中、世界上、国际间,有一些风吹草动,不论直接或间接...
乔达摩弟子,常善自醒觉, 无论昼与夜,彼常念佛陀。 今天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佛在世的时候,发生了这么一件事:有...
一 琉璃宝地黄金相 不在西方不在东 妄想尽销归一佛 自然身在藕花中 二 才生一念便生缠 摄念无如念佛先 才把娑婆全放...
现代的经济学家很多观点都是有问题的,凯恩斯说以消费促进生产,于是整个的社会就变成一个消费社会,各种商家大量制...从前,一户人家喜得贵子,父母喜欢得什么似的,都希望儿子快快长大成人,谋取功名,进入仕途,以改换家风门庭。 可...
净土法门唯佛与佛方能究尽,九法界众生靠自己的能力是不能相信、不能理解的。 既然是佛果地上的境界,所以我们弘扬...
小乘三藏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三藏 | 下篇:大乘三藏 |
(人名)贫人之名。供养一燋木于佛,受当来成辟支佛之记别。见百缘经三。【又】婆提比丘之名。【又】(地名)又作伐...
因能变
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
安乐行品
五事与根力觉支道支等分别
毕力迦
俱舍宗
依慈愍观趣入四念住
法智
四佛知见
睦州掠虚汉
祖元
【大藏经】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大藏经】观无量寿佛经疏
【大藏经】浴佛功德经
如何成为富翁

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能知天下本来无事,便是万事如意

无论昼与夜,应常念佛陀

永觉元贤禅师:示净土社诸善友七首

刺激消费不如鼓励耕读传家
五位母亲的哀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