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指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四者。法华经方便品阐示“佛出世为一大事因缘”一语,谓佛系为使一切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称为开示悟入四佛知见。盖“开示悟入”乃天台宗阐论诸佛出世本怀所揭示之要旨,“开”者,谓破除无明,开显如来藏,而彰显实相之理;“示”者,谓惑障既除,知见体现,法界众德自然显示分明;“悟”者,谓觉悟事理之法体而融通无碍;“入”者,谓事理既融,任运自在,冥合本有之法体。(参阅“开示悟入”5305 ) p1693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一)诸佛之别名。以诸佛亲证诸法空性,寂静无碍,圣果无匹而称空王。依圆觉经载,佛为万法之王,故称空王。[诸经要...(杂名)清净之佛身也。法华经云清净光明身。...全一卷。唐朝不空译。略称一髻尊经。现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本经首述持诵真言之十种利益及四种果报,次说三种陀罗尼...【补特伽罗施设建立】 p1246 此声明处六相之三。瑜伽十五卷二十二页云:云何补特伽罗施设建立?谓建立男、女、非男...(术语)意识心王之思想也。观无量寿经曰: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诸供物混和而供之。又作杂和供。即修护摩法时,先以丸香,散香、香花、饭食、五谷、药种等各别供之,而后混和残余之...为旧华严经卷五十九所载大海底下之广大吸水石;以此石广大如山,故又称沃焦山。其下为阿鼻地狱之火气所炙,故此石经...【心随转法】 p0351 俱舍论六卷三页云:何等名为心随转法?颂曰:心所二律仪,彼及心诸相,是心随转法。论曰:一切...(一)声闻入见道以前之七位。又称七方便位、七贤、七贤位、七加行位。分别为:五停心观、别相念住、总相念住、暖法、...(杂名)甘肃敦煌县东南有鸣沙山,其麓有三界寺,寺旁石室千余,旧名莫高窟,俗名千佛洞,以四壁皆佛像也。清光绪庚...(名数)又曰百八烦恼。百八种之烦恼也。结为烦恼之异名(烦恼者,结集生死,故名结),由烦恼生种种之恶业,故曰结...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为说法。时舍利弗、大目乾连,前诣佛所,五体投地,礼佛足已,...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及诸菩萨。 无央数众来诣佛所,稽首于地。世尊寂静默无所说,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佛常降魔处夏安居中,与舍利弗经行山顶,而说偈言: 「一心善谛...
你是月光族吗?你是否认为钱只有花掉了,才是自己的?一旦拥有了财富,你将如何使用它?什么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财富...问: 据说葱蒜有防癌作用,净业行人能否食用? 大安法师答: 葱蒜等属于五辛,佛的制教是不许可食用。何以故?荤辛...
稽首天人所恭敬,阿弥陀仙两足尊,在彼微妙安乐国,无量佛子众围绕。愿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 金色身净如山王,奢...
经忏佛事是本末颠倒 凡是发扬佛德,在佛前举行之仪式统称为佛事。心若至诚,法法皆灵。所以说佛事是要自己亲自参与...若别释五戒义者。第(一)杀戒。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云。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况学佛之人。岂肯萌其杀念而招...
邪淫害人不浅,古人曾说过万恶淫为首,这个恶不仅仅是恶在邪淫本身,它之所以被列为万恶之首是因为邪淫所带来的一系...虚云老人在《复星洲卓义成居士》中,谈到关于静坐的法要,恭录如下,希望对大家有用。 承问关于静坐之事。云亦是门...
问: 师父您好!弟子在打佛七期间,念佛号时如果心里不起念头,很快就打瞌睡,脚都走不动了。所以只有不停地想东想...
四佛知见
【佛光大辞典】
上篇:四佛加持 | 下篇:四兵 |
指佛典。因明入正理论疏卷上(大四四·九一中):“金容皎梦,玉牒晖晨,虽至教已隆,而斯典未备。”2042...
空王
清净身
一髻尊陀罗尼经
补特伽罗施设建立
心想
混沌供
沃焦
心随转法
七方便
敦煌石室
百八结业
【大藏经】佛说月光菩萨经
【大藏经】佛说法灭尽经
【大藏经】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什么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财富
据说葱蒜能防癌,净业行人能否食用

龙树菩萨:往生十二礼偈

净宗道场能否做佛事
虚云老和尚《五戒开示》

邪淫把我们逼向堕落与灭亡之路
虚云老和尚谈静坐的法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