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观空假中三谛于同时,达到圆融之真理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真智之知也。释氏稽古略三曰:真知无知,以知寂不二之一心,契空有双亡之中道。...【大劫】 p0238 俱舍论十二卷五页云:一切劫增,无过八万,一切劫减,唯极十年。十八劫中,一增一减,时量方等,初...Fuobenzhizheng 7世纪中叶至10世纪下半叶,吐蕃社会外来佛教与原有本教间的相互斗争。7世纪上半叶,松赞干布先...原为日本修验者负笈时,垫于肩上之布片。后为巡礼者所穿着之衣。为一种无袖而如羽织(日本人穿著于和服上之外衣)之...(杂语)译曰坚固,见大日经疏十。...指凡俗之人物。又作常凡。从容录第四十七则(大四八·二五六下):“庭前柏树,竿上风幡,如一华说无边春,如一滴说...(物名)梵语颇梨,塞颇胝迦Sphaṭika,译言水精。名义集三曰:颇梨或云塞颇胝迦,此云水玉,即苍玉也,或云水精。...(物名)又曰参榜,参状。所谓名刺也。纸阔六七寸,内不书文字。自左方卷之,用丝束分中少上,题姓名于其上也。见象...【有相得为无相智因】 p0559 瑜伽七十三卷六页云:问:若先无有知无相智;由无有故,亦无数习无相智义。无数习...鐼,即鐼子,为禅林进食盛羹之浅钵,分为大、中、小三个,其中之大者,即称头鐼。禅苑清规卷一赴粥饭(卍续一一一·...(书名)有二部:一为二卷,无著菩萨造,隋达磨崛多译。一为三卷,天亲菩萨造,元魏菩提流支译。皆为解释本经之弥勒...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来会第五之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圣八关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当...(嘉兴藏流通本)...有一个男人总是猜疑身边的亲人朋友,每做一件事都要反复思量,因此他时时感觉心累,终日郁郁寡欢。为了求得解脱,他...
一、寺庙启蒙 大师俗姓蔡,讳德清,字澄印,别号憨山。明代金陵全椒县人,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十月十二日。大师...
修死之想是一切念想中最殊胜的。 净土法门特别谈到出世间法的特点,就是讲真为生死。我们来修行佛法念佛,不是为了...
原文: 念佛亦养气调神之法,亦参本来面目之法。何以言之?吾人之心,常时纷乱,若至诚念佛,则一切杂念妄想,悉皆...
在法供养里面,如说修行这是根本,也可以说七种法供的总说,后面的六种是别说。在论里面也讲到:能行说为正,不行何...
大家都知道中国汉传佛教自梁武帝极力倡导素食并数次下诏禁断酒肉文,强迫僧侣实行素食的制度,几经演变,已经成为汉...【若不念佛求生西方,纵生到至极尊贵之非非想天,天福一尽,仍复轮回六道。若具志诚恳切念佛,纵将堕阿鼻地狱,尚能...一般人对人生的追求,大多从物质、精神、永恒三个方向着手。物质是人类生活的先决条件,包括自己的身体以及生活环境...
三谛圆融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三谛相即 | 下篇:三学 |
复有无间同行相应,谓在有心位。...
真知
大劫
佛本之争
笈折
呾罗迦
常流
水精
门状
有相得为无相智因
头鐼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
【大藏经】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藏经】佛说八关斋经
【大藏经】【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致命的误会

憨山大师参学悟道记

「修死之想」是一切念想中最殊胜的

至诚念佛,则杂念妄想悉渐消灭

若说不能行,不名为智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