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念佛三遍五遍也。法事赞下曰:“种种法门皆解脱,无过念佛往西方,上尽一形至十念,三念五念佛来迎。”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梵语 antarā-bhava。又译作中阴、中蕴、中阴有。指人自死亡至再次受生期间之识身。为四有之一,七有之一。众生于生...(一)梵语 dharma-caksu,巴利语 dhamma-cakkhu。指彻见佛法正理之智慧眼。系五眼之一。此眼能见一切法之实相,故能...(人名)明州翠岩永明大师,名令参,嗣法于雪峰,大张法席。见传灯录十八。...(1862~1902)梵名 Svāmī Vivekānanda。意译辨喜。本名挪伦特拉那特达德(Narendranāth Dutt)。近代印度宗教...(地名)印度之别称。竺乾为天竺西干之义。或言乾竺,犹言天竺,后人误升竺字于上云。祖庭事苑二曰:竺干即天竺国,...二种法性地持经云二种法性:法即轨则之义,性即不改之义,谓一切法性无改易,皆可轨则而修,故名法性。 一、实...(职位)藏主寮也。若呼人则曰藏主。...【大志意乐】 p0241 摄论二卷二十六页云:又诸菩萨,卽以如是六到彼岸所集善根,深心回施一切有情,令得可爱胜果异...(术语)心性作用之一。浮事物之相于心上,以为起言语之因者。与一切之心相应而起。俱舍论四曰:想,谓于境取差别相...凡四十卷。全称摩诃止观辅行传弘决。略称止观辅行、摩诃止观弘决、止观弘决、辅行、弘决。唐朝荆溪湛然(711~782)...(杂语)心识灵妙,故曰心灵。楞严经一曰:汝之心灵,一切明了。...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馀无量众俱,前后围遶。 尔时长老舍利弗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很久以前,有一个智慧大臣请一个理发师修面。理发师给智慧大臣修到一半时,也许是过分紧张,不小心把智慧大臣眉毛刮...
我们要经常观察自心,对自己的心作开示。因为我们的心经常被种种分别念的波涛扰乱着,如希求名声、利益和安乐等等,...前几天写了日记《随顺世缘减烦恼》,讲了我们在和他人交往的时候,要有感恩的心态,要有奉献的精神,因为一个人的存...有二个和尚住在隔壁;所谓隔壁是:隔壁那座山,他们分别在相邻的二座山上的庙里。这二座山之间有一条溪。 这二个和...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谓心平,就是心清净,心清净,就是心无所住,乐的时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时候,心...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罪在哪里?或者叫:业障在哪里?我们每一个人先审视一下自己:我们有没有罪?有罪吗?有一句话...
问: 如何理解邪淫者,俱捨有四,一他妻,二自妻非道,三非处,四非时。 ? 良因法师答: 邪淫者,俱捨有四,一他妻...古德说:出家是大丈夫的事,不是将军宰相所能做得到的。 众所周知,古时的将军可以凭武功平定贼寇的祸乱,宰相可以...
三念五念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三念处 | 下篇:三波多 |
禅宗公案名。指大光明藏(收于卍续藏第一三七册)之撰者宝昙评论临济门下宝寿、三圣慧然及兴化存奖三人之语句。大光...
中有
法眼
翠岩
维威卡难达
竺干
法性
藏司
大志意乐
想
止观辅行传弘决
心灵
【大藏经】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右绕佛塔功德经
【大藏经】妙法莲华经
聪明的理发师

【推荐】听经闻法对我们极为重要
随顺世缘不攀缘
两个和尚

苦乐勿忘念佛
业障的来源与对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