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谓发生,广生,无量声之三佛顶也。分掌如来三部之德。大疏谓发生白色(息炎),广生黄色(增益),无量声赤色(降伏)。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对八识体一而言。谓诸八识之体性各各有别也。此为唯识宗之正义。...天台宗之判教学说。谓佛陀教化众生之教法内容有藏教、通教、别教、圆教等四种,与化仪四教并称为天台八教。分言之,...(佛名)Tiṣya,佛名。释迦牟尼佛尝在此佛所与弥勒共修佛道,七日七夜翘一脚,以一偈赞佛,依其功德于百劫中超越九...(一)指体得经、律、论三藏之宗旨,学德兼备,堪为万人师范之高僧。又称法师、经师、论师。 (二)专指传佛心宗(禅宗...【定觉支】 p0807 法蕴足论八卷二页云:云何定觉支?谓世尊说:苾刍当知,我说依初静虑,能尽诸漏。如是我说依...指禅宗在僧堂中所设四板之首位,转指僧堂内之四位头首。禅林僧堂中通常有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四床,每床各安排...【如来是真归依】 p0579 瑜伽七十四卷十三页云:复由五相,唯有如来是真归依。何等为五?一、为利益一切有情,...(术语)正述赞叹之辞为寄言,叹不能以言辞赞叹,而述止赞辞之旨,谓之绝言叹。法华经方便品佛以此二观观如来之权实...禅林用语。谓不论何等美味之食物,对于已经饱食之人则无从引起食欲;丛林中,转指修行圆满之人之境界。碧岩录第六十...(名数)于前六种罗汉,加不退罗汉之一也。是前之第六不动,有练根不动与本住不动二种。因而以练根者为不动,本住者...(术语)神佛之思虑,幽冥而不可测知,故曰冥虑。...观经玄义分卷第一 先劝大众发愿归三宝 道俗时众等, 各发无上心, 生死甚难厌, 佛法复难欣, 共发金刚...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 本源自性天真佛。五...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林中阿那邠坻精舍,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五百比丘...
对亲友不能太执著 亲朋好友是因为各种因缘的积聚,在即生中成为亲友的,因缘散了以后,这种关系就消失了。 其实佛教...
修行即要时时保持这份静的境界,不管什么境界,我们都要将心境静下来。安定心念必须看自己修养的功夫,凡事不计较,...
原文 : 又问:华严法界,密义重重,以无量修多罗而为眷属,云何唯一念佛门而能普摄? 答:诚如所说,教指宏深。但...有句话说「心净则土净」。一念心平静,就是心灵的清净,所以佛陀教导我们要时时警惕自心,但是凡夫往往犯了错而不自...
五代、北宋之间,有个著名的道教学者陈希夷,就是传说中的陈抟老祖,他留下一篇传世之作,名《心相篇》,取相由心生...这是一则真实的故事,是一位出家僧人的亲自口述,他讲到:他在未出家前是猎人,专门捕捉海獭。 有一次,他一出门就...
在唐朝时,有个居士李源,他父亲因为安史之乱,被杀了。他就不为官,把房子贡献出来当寺院,和当时的圆泽禅师关系很...
现在有的子女也比较孝,然而他有时候就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我都曾经听几个居士说,人家是学佛的吃素,然而这个子...
三佛顶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三佛性 | 下篇:三佛语 |
(流派)以牛头山法融为祖之禅派。又称牛头宗。四祖道信下旁出之禅宗也。初,法融入金陵牛头山幽栖寺北岩石室枯坐,...
八识体别
化法四教
底沙
宗师
定觉支
四板头
如来是真归依
绝言叹
美食不中饱人吃
七种罗汉
冥虑
【大藏经】观无量寿佛经疏
【大藏经】永嘉证道歌
【大藏经】优婆塞戒经

爱恨亲疏,这样的爱是一种交易

米老大的故事

念佛普摄华严法界
知错能改的村长

心地是相貌的根本
海獭的故事

【推荐】圆泽禅师的轮回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