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于前六种罗汉,加不退罗汉之一也。是前之第六不动,有练根不动与本住不动二种。因而以练根者为不动,本住者为不退也。练根者,原为劣之五种,更加修练,而成不动种性者。本住者,为生就之不动种性,不要修练者。婆沙开之。正理俱舍合之。见俱舍论二十五。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譬喻)传灯录九曰:大安禅师,造于百丈,礼而问曰:学人欲求识佛,何者即是?百丈曰:大似骑牛觅牛。师曰识后如何...(杂语)谓僧死也。是任因缘之义。稽古略二曰:翟罪于祖,祖乃委顺。...【有苦】 p0536 瑜伽八十四卷十八页云:有苦者:谓彼摄受未来苦故。又有苦者:谓忧苦相应故。 二解 如现法...(杂语)谓人闻法华一偈一句次第教他第五十人之功德也。随喜功德品曰:若人于法会,得闻是经典。乃至于一偈,随喜为...【教唯识】 法相唯识宗的窥基大师,将诸经论所说唯识文义总摄为五种,称为五种唯识,此为五种唯识之一。亦即就能诠...(1197~1276)南宋临济宗杨岐派僧。日本临济宗兀庵派之祖。兀庵,又作兀庵。西蜀(四川成都)人。自幼出家,初习唯...(名数)释迦如来与多宝如来,是多宝塔中之二佛也。...梵名 Avguttarāpa,巴利名同。又作央瞿多罗国、阿牟多罗国。意译体胜国。为印度古代小国,位于十六大国中鸯伽国与...于日本真言宗,行灌顶曼荼罗供时,由集会处前往堂前庭上所作行道之仪式。此仪式乃模仿龙猛菩萨开南天竺之铁塔时,于...又作四熏习。为大乘起信论之法门。薰习,谓吾人之身、语、意三业之势力薰附残留于吾人心识上之作用。四薰习,即无明...(仪式)表白之词。即述法会之意趣者。...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普贤菩萨行愿赞...某地有两个朋友离家外出,他们打算出外找些事情做,积攒些钱财,以便养家糊口。有一天,他们在半路上发现了一片繁茂...问: 佛法中提到病由业生,业由心生,心念与疾病的关联为何?要如何善调身心? 中台禅寺答: 所谓过去因,现在果;...
(第一讲) 好,各位同修,我们一起先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
生命只有一次,何必忙着为自己解释语言虽十分通俗,但却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给人以启迪。 做一件事情,失败了,...
问: 我平时用印光法师讲得念十声的方法记数,但我发现记数时就不能专心口念耳听了,要听得清清楚楚时就记不住念到...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 我们知道须菩提尊者,他不是一般的人,他解空第一。而且《金刚经》讲到此时...阿弥陀佛像赞 悲哉众生无所恃怙,孤露竛竮如逃逝子。 纵闻佛法依教修行,自力劣弱难破无明。 猗欤世尊慈悲心切,四...阿那律:又译为阿那律,阿那律陀,阿泥卢豆,阿楼駄,阿泥噜多、阿泥律陀。意译为无灭、如意、无障、无贪、随顺义人...
七种罗汉
【佛学大辞典】
上篇:六种罗汉 | 下篇:九种罗汉 |
(一)梵语 a-ī?vara。音译阿伊湿伐啰。中阿含经卷三十六梵志品何苦经(大一·六五九下):“在家者以自在为乐,出家...
骑牛求牛
委顺
有苦
第五十
教唯识
兀庵普宁
二世尊
鸯掘多罗国
庭仪
四薰习
开白词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藏经】大智度论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背麻的人
心念与疾病有何关联

宏海法师:安士全书

有时解释,反而会增添烦恼

如何正确运用十念记数法念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