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五重唯识观之一。
五 ┌1遣虚存宝(空有相对,遣空存有)┐
重 │2舍滥留纯(心境相对,舍境留心)├唯识相
唯─┤3摄末归本(体用相对,摄用归体)│
识 │4隐劣显胜(王所相对,隐所显王)┘
观 └5遣相证性(事理相对,遣事证理)──唯识性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安乐,梵语 sukha-vihāra。指四种可令获得安乐之行法。据法华经卷四安乐行品及法华文句卷八下等载,菩萨于恶世末法...【五种识生差别】 p0273 瑜伽六十九卷二十页云:复次生差别者,略有五种。一、欲界生行。二、色界生行。三、无色界...(经名)一卷,西晋法炬译,佛为难提比丘解释五法六念。出杂阿念三十卷。...(杂名)密教所传普贤菩萨之印与真言也。...(仪式)法会之式目也。阏伽等六种供具奉献三宝之文,谓之六种,以后所修功德回向自他一切之文,谓之回向,即合六种...【非安立谛何缘显示】 p0719 瑜伽六十四卷十五页云:问:若安立谛,建立为谛;何因缘故;更复显示非安立谛?答...【陀呵】 云烧。纂要云:用照则暗不生,用烧则物不生。...(人名)宋安国惠法师弟子,名了然,虎溪其号。居白莲,绍兴辛酉寂。赐号知漏。着宗圆记五卷,十不二门枢要二卷,虎...(人名)舍卫国长者有一子,生时天雨七宝,因名勒那提婆Ratnadeva,此译宝天。既长,诣佛所,出家为比丘,得阿罗汉...梵名 Cicā-mānavika。又作栴阇摩、旃遮、毡遮、战遮、怀槃女子。意译为暴志。指妨碍世尊度众之婆罗门女;与提婆达...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又名清凉山。在山西五台县东北部。相传为文殊菩萨应化的道场。方圆五百里,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普贤行愿品...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菩提心它是一种善根,我们一般人是善念,善念跟善根的差别,就是这个善根它多了一份愿力的支持,还有一种智慧的观照...佛陀与大比丘一千二百五十人来到祇树给孤独园,当时有一位尊者,拥有无量金银珠宝,万贯家财,虽然富有,却悭吝犹不...
健康长寿是人人希望和追求的事。为了健康长寿,人人都在寻找防护调养的方法。可是人们依然摆脱不了疾病的困扰,许多...●凡极难医之病,均以念观音为治。果虔诚,必有奇效。(文钞三编复卓智立居士书七) ●观音大士,唯以寻声救苦为事...
往昔,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城里有一位长者,刚刚丧失爱子以致日夜思念,万般不舍;不久便精神恍惚,茫...
普天之下,熙熙攘攘,来来往往的,都是为了一个利字。不论千乘之国,或者万户之侯,或者百室之君,他们都一个个唯恐...
何谓圆呢?就是圆融无碍。因为佛法竖穷三界,横遍十方,放之则弥六合,收之则退藏于密。搬水运柴,无非学道;松风水...
世间一切事皆可众志成城,自然所作皆办。众志者,即大家同心耳;成城者,即得护持也。譬如我们大家修行,即成佛法之...
摄末归本识
【佛学大辞典】
上篇:摄心 | 下篇:摄化利生 |
一贪毒 二嗔毒 三痴毒 次见爱而辨三毒者。此二科既有合离之异。事须分别。若合但取痴一分为见。余一分及贪恚。并...
四安乐行
五种识生差别
难提释经
普贤三昧耶印真言
六种回向
非安立谛何缘显示
陀呵
虎溪
宝天比丘
旃遮摩那
五台山
【大藏经】悲华经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善念」和「善根」的差别
我所鸟

谁不想命长?素食是秘方
印光大师:劝病苦念观音圣号

恩爱别离怨憎合会,此皆为苦无有欢乐

小富由勤,大富由命

修学佛法的人,解要圆,行要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