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提婆菩萨造释楞迦经中外道小乘涅槃论之略名。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1585)明代曹洞宗僧。南昌(江西)进贤人,俗姓黄。字大千,号幻休,世称幻休常润禅师。幼入伏牛山礼坦然平出...(名数)于小乘所说之十智加如实智之一,凡一切法如实正知而无挂碍之智也。是为佛智之总名。见大般若经三,智度论二...又作六斋。谓每月清净持戒之六日。即白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黑月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僧众每月于此六日...(名数)华严宗所立五观中之第五,周遍含容观立十门:一、理如事门,是与上事理无碍中第七真理即事门同。二、事如理...【世间有情执常因缘】 p0514 显扬十四卷二十一页云:何因缘故,世间有情,无常性有,而不取执?常住性无,而种种执...现量、比量、圣教量之三量,加譬喻量,称为四量。譬喻量,即以譬喻方式显示教法,如谓“人生之无常,犹如水泡之无常...亦名:重乞波罗夷戒、乞波罗夷戒 资持记·释忏法篇:“问:‘此明忏罪(忏波罗夷罪),那云乞戒(乞波罗夷戒)?’...(术语)密家传授十八道,金刚界,胎藏界。护摩等四法之四度修行也。...(术语)甚深之法忍也,法忍有三忍五忍十忍等种种浅深差别。无量寿经上曰:其闻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转。又曰:心...为形容行、解二者相辅相成之譬喻。膏,指膏油,比喻正行;明,指灯明,比喻妙解。依见闻学习而领解教理,属于“解”...全称千手观音二十八部众。乃指千手观音之眷属,有善神、龙王、神母女等,彼各拥有五百眷属,由于仪轨各异,名称自亦...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忉提耶子首迦长者言:「首迦长者!我当为...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
四祖大医禅师旁出法嗣牛头山法融禅师,润州延陵人也。姓韦氏。年十九,学通经史。寻阅大部般若,晓达真空。忽一日叹...
【原 文】 原夫诸佛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所谓大事因缘者,无非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直下成佛而已。 第...
今天在禅堂里面种的是般若因,所以禅堂里面称智慧堂,称选佛场。这是种的是金刚种子,如是因如是果,因地不真,果招...
学净土法门的人,他的本怀是要出离三界的轮回,远离五欲六尘的。所以净土是一个出世间的法,所标心的非常高远、超越...
世间人为什么会有苦恼?因为他们不知道应该把心放在什么地方,于是就用这颗心去寻找所谓可以依赖,并能给自己带来快...过去,佛陀于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度众。当时,毗舍佉比丘于讲堂中为许多比丘说法,不仅言辞流畅,妙语如珠,且将...问: 如何正确地看待欲望? 了幻法师答: 欲望,通常指驱使人想望、追求某种东西的内在动力。 以佛法的观点来看,欲...问: 晨朝十念法只可以早上念吗?或者早晚都可以念? 答: 慈云忏主作的十念法,只说了早晨念。因为早晨是一天的开...
释外道小乘涅槃论
【佛学大辞典】
上篇:释氏稽古略 | 下篇:释名 |
生身的苦果和烦恼的残余,叫做二余,若加上业的残余,便叫做三余。...
常润
十一智
六斋日
周遍含容观十门
世间有情执常因缘
四量
波罗夷戒重乞
四度加行
深法忍
膏明
二十八部众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大藏经】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大藏经】妙法莲华经

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诸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

生死心切,道心就自然好

净业行人应当远离这十种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