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密法不许三六九人同入灌顶坛。大日经疏四曰:“一曼荼罗中不得同时为三人六人九人灌顶,盖如来密意,阿阇梨不释所由。”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名数)法华经涌出品所说由地涌出之诸大菩萨中四上首也。经曰:是菩萨中有四导师:一名上行,二名无边行,三名净行...(术语)于真言行称五种三昧耶中第三之三昧耶受明灌顶已下为弟子位,称第四已上为阿阇梨位。义释十二曰:若弟子之位...宋初以降,寺院住持示寂或引退之际,顺次以上位之弟子继承其职,一般寺院皆采用此师徒相传之法。与此继承法相异者,...禅陀迦,梵名 Jātaka。南天竺之国王名。龙树菩萨尝以偈述十善、七觉支、十二因缘之旨赠之,称为禅陀迦王偈。藏经中...【善能教授】 p1143 瑜伽二十五卷四页云:云何名为善能教授?谓于远离寂静瑜伽作意止观,时时随顺教授而转;时时宣...梵语 jālāvanaddha-hasta-pāda。又作指网缦相、俱有网鞔相、手足网缦相、手足指鞔相。为佛三十二相之一。佛之手...(术语)诸机类也。最胜王经十曰:八种微妙,应群机。归敬仪上曰:统群机大小。...中国佛教典籍的汉译,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译成《本生心地观经》之后就中断了,直到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982)才复兴...(界名)六道之一,修罗道也。多由瞋,慢,疑之三因而生。见法苑珠林五。...(术语)因明三十三过之一。宗因喻中属于因之过。谓立犹预不决之疑义于因也。入正理论曰:于雾等性,起疑惑时,为成...即无上正等正觉。菩提即是觉。...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初学者必须由文字来做引导的,这以下举出一个实际的例子。 比方说外道跟佛弟子的差别,你看外道他们也是出家,希望...
有些人自力的禅得不到利益,同时净土仰靠阿弥陀佛慈悲愿力带业往生他也靠不上,两头都靠不上。两头靠不上,那就什么...
弘一大师前来承天寺后,遂与转尘上人领数人上山。弘公在洞中左观右审,表情肃然而赞叹道:此种定境,古来大德亦属少...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那么佛性是什么呢?佛就是觉悟,一切众生都有觉悟的本性,称为佛性。性,就是永不改变...
昨天《佛教孝亲思想的省思》一文,有关孝亲的话题,引起了一些网友的关注,例如:出家之后,如何行孝呢?放不下家如...
无数劫以前,有一位老婆婆孤苦伶仃,以卖麻油膏为生。 当时有一位比丘,每天到老婆婆那里取麻油膏,为佛陀燃灯,如...
妄心它没有自体,那怎么摄呢?妄本无体,云何可摄?他就解释说,断除妄心主要就是不取,就是我们说的要不随妄转的意...
问: 弟子的婆婆九十三岁,公公八十九岁。弟子非常想回去照顾他们,但是我先生就是不让我回去。理由是他们家里生活...
三六九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三五 | 下篇:三六不共 |
以云比喻生死之暗昧。佛教以惑、业、苦等三道为生死流转之因果,此三道能遮覆本性,犹如云能覆盖虚空之日月。无量寿...
四导师
弟子位
甲乙徒弟院
禅陀迦王
善能教授
手足指缦网相
群机
天息灾(?—1000)、法天(?—1001)、施护(?—1017)
阿修罗道
犹预不成
无上正等菩提
【大藏经】大智度论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想了生死必须掌握正确的轨则

不生净土,身后便是地狱

柴夫一炬,弘公三弹

一辈子修持净土,究竟能不能去呢

出家与行孝

助施功德也能得佛授记

这个就是断除淫机的方法
